理论上,斯诺克比赛中单杆最高可以打到155分,这是怎么做到的?
斯诺克完成15红15彩清台的理论最高分为155分(满分杆),最低分为72分。先解释下满分杆的定义, 只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称之为满分杆:①单杆≥147分 ②单杆包含完成15红15黑的连接。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单杆147分即称之为满分杆。
图:詹米·柯普,训练中打出单杆155
在没有任何红球进球的情况下,对手犯规给予自由球,此时台面多出一颗红球(彩球当红球击打),也就是16颗红球,这样的话理论上就有16红16黑的连接,因此单杆147分多出一红一黑8分,就变成了单杆155分。
图:詹米·伯内特,正式比赛中打出单杆148
在职业比赛中,利用开局自由球打出单杆大于等于147分的球员目前只有一位,詹米·伯内特。他在2004年英锦赛与费尔南德斯的比赛中,利用自由球打出单杆148分,可惜这杆148分并没有同时满足上述满分杆的两个条件,他开局用咖啡球当红球击打,随后再次击打咖啡球,得5分,之后15红15黑的连接只打了单杆143分,加起来是单杆148分。虽然他满足了≥147分的条件,但他15颗“正版”红球没有全部连接黑球, 因此这杆148分无法被官方计入满分杆147行列,只能称之为破百。不过伯内特也因此得到“148先生”的美誉。
图:约翰·希金斯,训练中打出单杆155
不过据说散弹猎枪詹米·柯普和巫师约翰·希金斯在训练中打出过单杆155分。
也就是说完成15红15黄的清台,会得到理论最低分,但是我认为完成15红15黄的难度要比15红15黑要大的多的多,几乎不可能完成,因为红球堆与黄球的距离太远了,要每颗红球走到黄球并再走到红球,奥沙利文也不一定能完成。职业比赛中也不会有人去设想15红15黄的事情,这只是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突然想到的。
期待职业比赛第一杆单杆155分出现吧!
欢迎补充观点……
关注「聊个芝麻球」 ,专注台球资讯与评论!
单杆最高分155分,是怎么来的呢?
顾名思义单杆就是你上手后一直打到清台,15套红+黑15×(1+7)=120,黄,绿,咖啡,蓝,粉,黑依次清台27,加起来147。
也就是说正常单杆最高只能打到147分,那么155分怎么来的呢?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就是首先对手在你清台前击球违例,罚分(4-7),但这不算是你的单杆。
2、对手违例,又恰巧做成了斯诺克形成自由球(自由球指的是对手违例后形成斯诺克,你的母球白球被挡到完全看不到任何一颗目标球的整颗球,则判罚由你打自由球,自由球是允许你把任意一颗彩球当一次红球打,打完再摆回球台),则相当于多出一颗红球,也就意味着你多了一套红+黑,多出8分。
3、你接下来完成一个单杆147的清台,所以你打成自由球(彩+黑)8+单杆满分杆清台147=155分。
目前台联记录中还没有在正式的比赛中打出过单杆155,最高貌似是单杆151分。
这需要运气加实力才能做到。
155分这事在理论上是存在的,而且在现实中说是在一场练习赛中一个英国人打出来过,但是国际台联对此并不承认。
在已有的正式纪录中,有过单杆148分和单杆149分。
2004斯诺克英锦赛杰米-伯内特和里奥-费尔南德斯的比赛中,伯内特打出了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杆单杆148。1998年的英国诺伍德大奖赛上,托尼·德拉戈打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高的斯诺克单杆得分149分。
我们都知道,斯诺克的满分杆是147分,那么这148分和149分是怎么做到的呢?而且,从理论上来说,单杆最高的是155分,可以做到。
这就是因为“自由球”的规则
正是由于这个规则的存在,所以才会有比单杆147更高的分数存在。最极端的情况是这样的:
单杆最高分理论上155分 如果还未进球对方就犯规,那么我可以任意打一棵彩球做红球得1分,之后我再打黑球得7分,然后147清台。147+1+7=155,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是比单杆清台还多打了“1杆”。
当然,在斯诺克领域,即使对于职业选手而言,能打到一杆147已经是需要自身具有强大实力和一定的运气,而想要到到147+的分数,那就不是说自己的实力和运气要够,还得靠对手的运气给你做配合才行。
很早就听说,“最接近死亡的体验”是蹦极;
很早就跟自己说,“我不害怕死亡,我只害怕没有活过。”
很早就知道,在国内,蹦极的地方就数北京最多,市内郊外都有。
只不过,每次无所事事的时候,宁可宅在屋里抱怨百无聊赖,每次路过欢乐谷,倒都会想起还有这么个心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这么搁浅着自己的蹦极体验。
直到有一天,
医生告诉我:“小伙子,颈椎椎盘突出,手术吧,以后不要做剧烈运动了”。手术之后,我还特意追问了医生,这辈子不能去蹦极了?得到答案后,莫名的悲凉从心底升起。
年轻人,有心动就行动吧,不要等你老的时候被别人反问:“你真的年轻过嘛?”
【粉碎拖延症,不做BB之王】介绍一款促进你完成心动目标的小程序:立帖,微信搜索:立帖,来创建你的处女帖。
上来开杆就做一个斯诺克,对手犯规而且给你自由球,击打彩球1分,击打黑球7分,再完成清台147分,共计155分。
对于题主所说的斯诺克比赛中单杆最高可以打到155分,这个趋势事实可以做到的,但只是理论上而已,哪怕叫奥沙利文来都不太可能做到。
题主计算是没错,理论单杆最高分是155分。不过多数是,对方击球犯规后,比如击打红球误撞彩球入袋或miss后,母球形成斯诺克。开局母球摔袋极少会形成自由球。
目前没有球员在正式比赛中打出过,但有球员在俱乐部练习赛中打出过。
例如杰米-柯普(Jamie Cope),2005年斯托克城俱乐部练习赛,单杆155,有证人见证。世界斯诺克官网在介绍柯普的简历中提到了这杆155。
除此之外,托尼-德拉高(Tony Drago,1965.09.22 -),1998年英国西诺伍德斯诺克俱乐部练习赛(West Norwood Snooker Club)对阵Nick Manning。同样以咖啡球作为自由球,然后又打进咖啡球,之后击打15红球中,打落13黑1粉1蓝,最后清台。德拉高的这杆149显然不可能被WPBSA认可,但被收录到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果想要达到155分显然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开局白球落袋放开球区怎么造成打自由球?那个时候粉球能挡住所有红球吗?应该说你在击打红球时候犯规红球都没进并且造成free ball,然后我1+7+147=155。
总而言之,这个155杆也就只是拿来看看玩笑罢了,实际在比赛中并不会有人做到,也压根没有这一说法。不知道大家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处跟我互动,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给个关注哦!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单杆’二字,有些朋友说对方一直被罚分,可以单杆更高,被罚的分是对手赠送的,并不是打出来的,所以不能计入单杆的分数。
单杆155的情形是这样的:开球之后,球员A做了一杆斯诺克,球员B解球出现犯规或者未解到,而且此时母球的位置不能看到任意一颗红球的全部,裁判就会判罚自由球。这时球员A选择一颗彩球打进,注意这颗彩球价值是1分,而不是它固有的分数。然后母球叫到黑球,将7分黑球打进后,再进行15套红+黑,以及最后的收彩阶段。
所以,此时的单杆分数为:1+7+(1+7)×15+2+3+4+5+6+7=155。
证明完毕,哈哈
不会打太台球,想学,自己第一次去台球室该怎么练球,会不会被人嘲笑啊??
跟收银员说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价格,一般都是以小时计费的,然后给收银员说好打多长时间,这个很重要,不然有时候会被坑的。我一般都是定两个小时如果你没有什么基础的话,我建议你最开始的时候去找个姿势标准的人让他教教你,个人十分不建议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练球,因为姿势对于这项运动来说算是核心的一部分,在最开始就练好姿势的话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并且随着水平的提高你也越来越可以体会到标准姿势的科学性
2.1 在最开始的时候练姿势有点累,胳膊会很酸,右侧大腿,右肩都会很难受,下巴贴杆总是觉得特别版扭,但是多练就可以的
2.2最开始的时候不要想着打进球,能把球顺利击出就可以了,还有我建议你养成一个小力击球的习惯,有时候看别人打球杆杆爆杆觉得很酷,那些人大部分是为了装,少部分是持杆手的稳定性特别好才那样大的,但是对于新手来说最开始小力击打对于以后训练控球有点帮助
关于心态呢,不要过分的去考虑他人怎么看你,谁都有个新手的时候。尽量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有就是绝大多数人打球都是为了兴趣爱好,不要一个劲的死钻牛角尖,为了爱好花一点钱也是可以的
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给你——新锐台球 我从这上面学到了好多东西,它有非常科学的分级教学系统,适合不同水平的人来学习。不过课程是要收费的,我自己目前没有充值,打算假期的时候专门去学习。我绝对没有打广告的意思,是真心觉得他们在用心的去搞台球教学
希望能帮到你吧,也祝你打得开心
丁俊晖被劝退役,他是否真的应该选择退役呢?
丁俊晖被劝退役,他是否真的应该选择退役呢?不应该退役只是没有发挥好而已。年仅15岁就拿下亚洲斯诺克第一的丁俊晖,在斯诺克德国大师赛中,状态不佳,没能进入四强。在一场斯诺克大赛中,丁俊晖在5-3领先的情况下连输对手3局,最终只能黯然离场。对此,其父坦言儿子后面确实发挥不佳,还专门向球迷道歉,但有的“球迷”却不领情,直呼:退役吧,去看心理医生。
在体育直播的弹幕里面,这一般都是因为买球失利或为了引战涨人气才发出这种言论,但人们对于自己所支持的偶像确实忍耐度有限。熟悉丁俊晖的球迷都知道,丁俊晖属于内向型性格,很少和其他人有着过多的交谈,正是因为这样,在面对着其他对手越来越强和新晋球员在不断追赶时,丁俊晖身上所背负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这种压力很容易让丁俊晖心理焦虑。经常打台球的球迷一定都经历过这样的状态,越是想赢,就越是赢不了,丁俊晖就是处在这样的瓶颈期。
这是运动员必经的阶段,从高峰回落需要冲破很多心理障碍和压力。心理包袱实在太重,思想也混乱,越想赢就越是赢不了!其实论技术层面是没有退步过,关键就是信心!对比外国运动员,中国运动员一般害怕见心理医生就是怕害羞。外国运动员一般比中国运动员都年长的,但是很多都是心理素质极佳的,所以运动员生涯也能长一点!其实大多数人都懂丁俊晖的成就和对中国斯诺克的贡献的里程碑意义。
对丁的支持和期待都大,希望能看到你的发挥,而丁对比赛的态度确是没有了,每次一两轮就淘汰,台球不比其他,你就是世界第一也得只有每天反复不断地去练去打才能保持好的肌肉记忆和手感,当没有了年轻的时候不赢球就没饭吃的压力,把时间分配到其他地方去了,自然没有以前的状态,而不是说状态不行,失误多。
我认为丁俊晖对小特打是发挥正常状态,正因为对手超出顶尖选手太多,输了在情理之中,任何人对小特都非常难赢小特,除非小特出现重大失误。就拿疫情前小特来说状态差的不得了,不是顶尖选手都赢不了小特,所以说现在小特具备一切超过顶尖选手一切特点,不是我过于吹捧他小特是属于超顶尖选手水平。他技术细腻,对斯诺克的理解,围球的能力都是大师级的。最大的问题是心理问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状态不稳定,波动大,患得患失,打不了逆风球,丢失了自己的节奏很容易会输。
为什么你总是学习,却依然没有成长
为什么你总是学习,却依然没有成长现在很多人热衷于书单,如果看到一篇推荐书单的文章,基本上阅读量都很高。
大家热衷于书单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走捷径,想快速成长。
马上又要高考了,2016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940万,大约70%多的录取率,也就是说还有30%的人是没办法考上大学的。
这里有个问题,70%被录取的和30%没有被录取的,他们上课学习的书单基本上一样,差异就在于处理信息的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不同。
就好比学习写作,我在简书上连续写作100多天就写了25万字,获得了9000多粉丝,而很多人,写了一年多了,粉丝也只有3位数。如果从读者的反馈来看,很明显我学习写作的方式要优于很多人。
我们同样在学习一个老师的写作课程,但2个月后有的人成为了简书的签约作者,而更多的人还在为成为签约作者奋斗。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书单和信息,但不同的人学习后,结果就是不同。
我们总是告诉别人“学习要举一反三”,“学习要融会贯通”,“学习要建立知识体系”,“要有一技之长”,但如何才能做到呢?
看过《三体》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一个很新鲜的词“降维打击”,书里描述有个“二向箔”,这个玩意儿可以把所有接触者从三维降维到二维,是高等文明的清理员用来打击太阳系文明的武器,当人类无法适应二维的时候,地球文明的被毁灭也就是必然的了。
以最直白的话来形容,降维攻击就是一方利用多维度的新型优势去攻击在这个维度上处于劣势的另一方.。
马化腾读完《三体》的感受是:“升维思考,降维打击!找到破局点!”
古代田忌赛马的故事也是这个原理。孙膑帮田忌出主意,让他用自己的的上中下三匹马分别对齐宣王的中下上三匹马,结果田忌以一负二胜赢了齐宣王。
如果你用多维的模式在学习,那么那些还在二维、一维的学习者就一定是你的手下败将了。
一、学习要举一反三(新知识链接旧知识)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二重洗脑”,副标题是“揭开上瘾症的真相”,很多人之所以对香烟、美酒、毒品、赌博、游戏等上瘾,是因为原本可以控制自己的“元认知”受到了“变性意识状态”的影响。
元认知:人具有一种从空间和时间上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客观地观察自己的能力。
变性意识状态:人有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的、容易受到别人影响的意识状态。
很多人也许看到这些新名词就是几分钟就过去了,而我却为此花了几个小时去研究。我还专门又去看了前一段时间写的关于“认知”和“洞见”的文章,我试图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者关联。
这如同我在接触“认知”和“洞见”时一样,既然是新的知识点,我也是花了几个小时在百度百科查阅定义、在微信和百度上搜索类似的文章、最后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二、学习要融会贯通(寻找验证知识的案例)
仅仅是从字面上理解一个知识点的含义,这只是一个维度。降维打击是指用多维度的能力去攻击低维度的东西,所以才会战无不胜。
反过来,学习也是同理。了解一个知识点的含义、定义这是一个学习维度。但如果还可以多几个维度去学习,那就比在一个维度上学习的人就多了一个维度。比如,还是上面的案例你可以在深入地研究一下,现实中这个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案例或者现象去论证它呢?
比如,现实中的“微信控”,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微信的重度用户(36%的用户打开次数超过30次,32%的用户使用时间超过2个小时)。一旦当手机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心神不定,惊慌失措。
微信上瘾实际上也是被“二重洗脑”了,只是轻度一些。
看过刻意练习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书后,我先是想起大约6-7年前,因为工作需要招来一个刚毕业的速录员,他用速录键盘打字一分钟可以打130多个字。我们正常的用拼音也好,五笔也好最多也就是50字左右。他通过训练可以是我们的2倍之多。
然后还有一个朋友9岁的小孩,周一到周五练习打乒乓球至少3个小时以上,周末和假期是5个小时以上,所以在全市的同龄小孩中,她没有对手。
三、学习要建立知识体系(知识背后的逻辑原理)
在星巴克咖啡店,你如果想用WIFI就必须要在星巴克的官网上用手机号注册后才能使用,而其他的店都是直接连接WIFI 就可以了,星巴克获取了每个使用WIFI客户的手机号码。
还有星巴克为何没有小杯,而是只有中杯、大杯、超大杯?
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获取用户数据和引导客户用大杯消费。这是星巴克独特的营销逻辑。
上述案例中的“二重洗脑”原理就在于每个人大脑中有一个奖赏系统(多巴胺神经),随着多巴胺神经的钝化,日常生活着所能受到的欣喜和宁静会减少。反之,会增加。这也就是没有上瘾和上瘾背后的原理所在。
科学证明,鸦片、兴奋剂、尼古丁等依赖性药物对多巴胺神经有强制开启的作用。
学校这种古老的教学方式为何一直存在?
学校从最古老的几千年前开始就存在了,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还经久不衰。正常的人都已经视学校为合理化存在了,有没有人会想到,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互联网这么普及,为何学校的面授模式还是没有被改变呢?为什么?
罗胖子在得到里说了一个答案,学校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为主要是提供了外界的约束和强制,是他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毁三观的感觉?
因为如果为了获取知识,现在环境太方便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律、高效、持续地学习。所以才有了各种各样学校存在的理由。
营销逻辑、多巴胺神经和约束强制他律这些都是表象背后的原理所在。
四、学习就是要刻意练习(专长是练出来的)
我们往往会很羡慕一些一技之长的人:“看他的毛笔字写得真棒”“他做的PPT是全公司最好的”“他演讲比赛得了冠军”等等。
有人说有一技之长的人有天赋,也有人说他们经验丰富,其实任何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一定是为他的特长付出的时间是最多的(相比没有特长的人)。
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财富。注意力>时间,同等时间你的注意力只放在某一项技能上进行刻意练习,因此,一段时候后你就可以成为这一项技能领域上的专家。
比如,你喜欢某一位专家的文章,觉得他的知识体系非常适合你,那么,你只要“一字不差”,记得我说的是“一字不差”地天天阅读他的文章,1篇、2篇、3篇,如果是50篇,100篇文章以后呢?
每一篇文章都有2-3个你不熟悉的知识点吧,那也按照我上面说的方式(知识、应用、原理)去挖掘,去学习,相信不用多久你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大牛了。
太多的人只是追求学习的快感,看了一篇就觉得自己知道了,然后又去赶时间学习下一个知识,这是典型的“知识掰玉米”,掰了前面的丢了后面的。
比如,科比的投球准确率特别高,场均45%,但谁知道他是如何训练的,最多的时候每天要练习5000个投篮动作。丁俊晖是世界斯诺克冠军,他每天的斯诺克训练超过10个小时。
最好的学习是践行,因此刻意练习也好,一万小时理论也好都是实现践行的手段和方法。
我们总结一下
我通过写作总结了自己的阅读写作经验,主要有四步:
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我们看到了什么
是指阅读中看到的金句、好的章节或者案例。
第二、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你看书后的感受,可以从情绪、心情等方向入手,用一些词汇表达出来。
第三、我们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工作、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可以在脑海中搜索一遍。
第四、我们发现的本质是什么
通过看到的,感受到的,联想到的,能总结归纳出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或者定律等。
拆书帮RIA拆书法也很有意思:
R:看到有用的片段;I: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A1:自己的经验关联;A2:未来如何应用。
你是否发现,其实这些方法论背后的原理都很相似。所谓的大道至简,术有同归也是这个道理。
人和人接触的信息、看到的书单其实差不多(现在还真不存在什么葵花宝典之类的秘籍),之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那是因为每个人处理信息和学习方式不同。
所以,同样上高中,一个教室50个同学,有的可以上大学,有的名落孙山。同一个部门,有人一年后升职加薪,有的人却被炒鱿鱼。
如何才能做到多维学习呢?
一、学习要举一反三(新知识链接旧知识)——知识体系的链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要融会贯通(寻找验证知识的案例)——现实生活的应用:解释各种现象、案例,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
三、学习要建立知识体系(知识背后的逻辑原理)——背后的原理是什么:理论、原理、规律都是什么。
四、学习就是要刻意练习(专长是练出来的)——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技能,反复练习直到满分。
“降维打击”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战略布局和实操策略。
用多维的方式去学习,才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建立知识体系”和“有一技之长”,才能做到真正的成长。
作者:东成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