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半径分别为R1,R2(R1内球带电+q,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q,外表面带电为+q,切均匀分布,其电势U=∫R2~∞qdr/4πεr^2=q/4πεR。
两个半径分别为R1,R2(R1外球壳上的电荷分布均匀 电势大小分别为kq/R1平方和kq/R2平方。
扩展资料:
电场中某点相对参考点O电势的差,叫该点的电势。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那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公式:ε=qφ(其中ε为电势能,q为电荷量,φ为电势),即φ=ε/q
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具的电势能跟它的所带的电荷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它是一个与电荷本身无关的物理量,它与电荷存在与否无关,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物理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势
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带电+q,试计算?
(1)电荷分布如图所示,外球壳内外表面带电量分别为-q与+q。对于外球以外空间的电场分布,与所有电荷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等价,则外球壳上均匀分布电量+q,电势为q/(4πε0R2)
(2)把外球壳接地后,外球壳电荷全部转移到地面上,内侧电荷分布不变,外球壳电势等于零。
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r2(r1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r2(r1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带电+q,试计算: (1)外
解(1)据静电感应知识,达到静电平衡时,外球壳带电也为+q,均匀分布,其电势相当于点电荷在距离R2处的电势:U(R2)=q/4π*ε0*R2 (2)接地后,外球壳电势为零,所带净电荷为零; 断开接地线,外球壳表面仍不带电电势为零两个同心薄金属球壳,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若分别带上电荷Q1和Q2,则两者的电势分别
两个同心薄金属球壳,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若分别带上电荷Q1和Q2,则两者的电势分别为U1和U2(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现用导线将两球壳相连接,电荷全部转移到外球壳表面,则它们的电势为U=Q1/(4πε0R1)+Q2/(4πε0R1)。
扩展资料:
不管是正电荷的电场线还是负电荷的电场线,只要顺着电场线的方向总是电势减小的方向,逆着电场线总是电势增大的方向。正电荷电场中各点电势为正,远离正电荷,电势降低。负电荷电场中各点电势为负,远离负电荷,电势增高。
静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一些曲面,这些曲面称为等势面。电力线总是与等势面正交,并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因此静电场中等势面的分布就绘出了电场分布。
内球带电+q,球壳内表面带电则为-q,外表面带电为+q,切均匀分布,其电势U=∫R2~∞qdr/4πεr^2=q/4πεR。
两个半径分别为R1,R2(R1 外球壳上的电荷分布均匀 电势大小分别为kq/R1平方和kq/R2平方。 扩展资料: 电场中某点相对参考点O电势的差,叫该点的电势。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那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公式:ε=qφ(其中ε为电势能,q为电荷量,φ为电势),即φ=ε/q 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具的电势能跟它的所带的电荷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它是一个与电荷本身无关的物理量,它与电荷存在与否无关,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物理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势 (1)电荷分布如图所示,外球壳内外表面带电量分别为-q与+q。对于外球以外空间的电场分布,与所有电荷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等价,则外球壳上均匀分布电量+q,电势为q/(4πε0R2) (2)把外球壳接地后,外球壳电荷全部转移到地面上,内侧电荷分布不变,外球壳电势等于零。 两个同心薄金属球壳,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若分别带上电荷Q1和Q2,则两者的电势分别为U1和U2(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现用导线将两球壳相连接,电荷全部转移到外球壳表面,则它们的电势为U=Q1/(4πε0R1)+Q2/(4πε0R1)。 扩展资料: 不管是正电荷的电场线还是负电荷的电场线,只要顺着电场线的方向总是电势减小的方向,逆着电场线总是电势增大的方向。正电荷电场中各点电势为正,远离正电荷,电势降低。负电荷电场中各点电势为负,远离负电荷,电势增高。 静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一些曲面,这些曲面称为等势面。电力线总是与等势面正交,并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因此静电场中等势面的分布就绘出了电场分布。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的同心薄金属球壳,现给内球壳带电+q,试计算?
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r2(r1
解(1)据静电感应知识,达到静电平衡时,外球壳带电也为+q,均匀分布,其电势相当于点电荷在距离R2处的电势:U(R2)=q/4π*ε0*R2 (2)接地后,外球壳电势为零,所带净电荷为零; 断开接地线,外球壳表面仍不带电电势为零两个同心薄金属球壳,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若分别带上电荷Q1和Q2,则两者的电势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