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赛事 > 正文

非考试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


(1)稳定的基础:小农经济模式及重农抑商政策;君主专制强化;八股取士及思想禁锢(或答科举制的僵化与心学统治)(6分)
怎样看待稳定:从中国历史自身发展来看,明清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农耕文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分);但从世界历史向资本主义转型发展的 大趋势看,明清统治者厉行专制、固守农耕经济藩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3分)
(2)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新一轮的对外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各地区连结为一个摧体(或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新一轮的对外扩张,使民族史演变为世界史);(3分)不平等的国际分工造成了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差距拉大。(3分)
(3)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水平,使传统社会未发生突变,也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展开;与世隔绝又导致中国落后于近代化潮流,进一步影响了向近代社会的正常转型。(4分)工业革命使西方工业文明和近代社会迅速到来,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联系加强,又反过来巩固和壮大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3分)(必须结合材料内容说明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7分)


试题分析:(1)基础可根据材料“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得知。稳定的“幸”与“不幸”,即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的一面从中国自身来说,消极的一面是从世界发展大趋势来看中国。(2)此问应注意审题,强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世界整体,而不是各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概括材料信息,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剧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使得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差距扩大。(3)首先应根据材料把握“纵向发展”、“横向发展”的含义及关系。明清时期,纵向发展放缓,限制了横向的中外交往的展开;横向交往的隔绝又导致纵向发展的停滞。工业革命使西方纵向发展有一个巨大飞跃,在横向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横向上世界市场的发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原料,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纵向发展。

(4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收入分配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社会要求

(1)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2分);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通过改革实现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2分)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2分);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2分)
(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参与决策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文化民生项目的决策,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2分)该做法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8分,每点各2分)。
(3)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3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3分),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改革,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体制机制,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2分)。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革能进一步发展经济,保障粮食安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撑。(2分)
(4)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2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体现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莫言能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体现时代性。(2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莫言既借鉴马尔克斯等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考生若回答出“尊重文化多样性”,也可以给2分)
④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莫言的成功来自生活,离不开农民(2分)
⑤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2分)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经济意义。本题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学生的知识点较广。解答本题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分析设问来寻找答题的思路。分配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生产和消费具有重要影响,深化分配改革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故学生可从收入分配公平对提高经济效率、发展生产以及居民生活方面的意义等方面去分析说明;另外,学生还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角度去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文化资源配送流程图,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参与文化民生项目的决策的意义。解答本题学生必须认真分析材料中“文化资源配送流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征;本题设问中“公民参与文化民生项目的决策的意义”,其实质就是要求学生说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对此学生可从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利于决策的实施以及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3)本题要求学生联系材料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解答本题学生学生首先明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包括哪些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和设问,从对材料和设问的理解中找寻答题的思路。本题设问中“改革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启示我们必须从改革的实质与意义的角度去分析。题中材料“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故学生可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

:(1)材料一:迁都。材料二: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4分)
(2)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与汉族联姻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答对3点即可得6分)
(3)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4分)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分析题,通过阅读分析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此题分三问考查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此题通过两则材料的阅读,考查学生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说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关迁都的事项,材料二所说的是北魏孝文帝有关禁用鲜卑语统一汉话的相关事项。具题意要求,即可答出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与禁用鲜卑语,统一用汉语
(2)此题通过阅读材料二,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改革除了统一用汉语的内容外,他还采取的措施有,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据题意,即可作答。
(3)此题通过材料的阅读考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分析能力。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汉话、穿汉服、通汉婚,学汉制,学汉礼,等为内容的改革措施,接受了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后面隋唐统一繁荣奠定了基础。。据题意即可答出作用是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


(1)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其共同特征是强调精神和意境。(4分)
(2)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书法和绘画有着相同的社会生活环境。(6分)


试题分析:(1)依材料一中“我书意造本无法” “入神”“离迹师神”等信息可以看出书法的特点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依材料二中“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可以看出绘画的特征是: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依据材料和上述所答可见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精神和意境。
(2)依据课本所学进行归纳可知北宋书法和绘画之所以表现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上重视文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同时也和宋代理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有着很大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


(1)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2)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2分)(任意两点得2分)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3)(3分,只表明观点,不阐述理由不得分)①同意。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②不同意。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了农民白天种地、晚上纺线织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这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征。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等信息,可以概括出宋代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宋朝出现近代经济因素的原因。
(3)本题考查学生对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本题为开放型的为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需史实正确,论证充分,注意只表明观点,不阐述理由不得分。学生答出同意或不同意,都要答出相应答案。

相关文章:

  • 俄罗斯世界杯埃及-乌拉圭历史交战记录?有熟悉的来下2023-09-26
  • 2k历史球员有加成吗2023-09-24
  • 乒乓球的文化怎么写,从礼仪还有历史动作之类的。800字2023-09-21
  • 皇马历史没换过球队的球员有谁?2023-09-15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体育场------“鸟巢”的建筑面积大约是25.8万平方米,2023-09-15
  • 世界杯历史上有完全一己之力带队夺冠的吗2023-09-14
  • 北京奥体中心现在有没有蹦极2023-09-14
  • 北京体育大学的武术有什么武术?2023-09-13
  • 为什么冬奥会在北京举行2023-09-05
  • 北京周边省市自驾游2日游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