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每位开国帝王都认为自己最有本事,千古一帝。难道说秦始皇最没本事吗?
历史是留给后人评说的,自己说不行,要由那些学者研究定论。中国封建帝制时代历经2000余年,其中产生的大小皇帝多达500多个,千古留名的帝王也不在少数,但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的却只有3人。他们是:
一、秦始皇
千古一帝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评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后人多用此代指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他的一生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誉为“千古一帝”。
二、唐太宗
明代史学家王志坚《读史商语·卷三》:“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所以,唐太宗也被称为“千古一帝”。
三、康熙帝
当代历史学家阎崇年教授认为,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政大权。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被当代学者尊为“千古一帝”。
懦弱的李治与世无争,为何最后能登上皇位?
其实李治也不是很懦弱,能够当上主公的人,一般都是有些手腕的。下面是一些我总结的原因。
第一点,武则天。如果不是武则天的话,李治要坐上皇帝的位置还是有些难度的。如果李治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懦弱无能,他还知道靠女人上位啊。武媚娘这个人本来就是很受宠的,如果没有这个人,李治成为皇帝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武则天可以说是李治的一大助力了。
再者就是李治的性格了。在电视剧中我们能够知道,唐太宗挑选太子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经过考虑的。他觉得自己孩子里,李治是最为稳重的一个,另外两个虽然比较厉害,但是李治的性格好,有担任君主的品性。毕竟一个国家君主,能施行仁政才是比较重要的。
其三,就是李治的能力。李治作为唐太宗的儿子,要说他废也是不太可能的,毕竟能在夺嫡之争活下来的都是强者。就以李世民为例吧,初看李世民的时候,我觉得他也是没有什么本事的,就只会靠着一帮人而已。精通驭人之术的人,才是最应该成为皇帝了,这一点上李治和李世民真的很像。
综上所述,李治能够登上皇位,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实力的确不弱,另一方面是因为武媚娘的大力支持。毕竟那个年代,枕边风也是比较重要的。实力常在,运气不长有,虽然在夺嫡之争中,李治有很多强有力的对手,但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李治占优势。
帝王之术,为何无人猜透?
古代的帝王之术就是统御天下之术,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发现人才和利用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古代的帝王之术从根本上可以看成是用人之道。 帝王之术说白一点就是帝王的个人主观思想,所以无人猜透。
如今,人们一定听说过帝王之术。现在看来,这样的话是对古代皇帝说的。在古代封建王朝,皇帝为了维护一个王朝的发展和稳定,就出现了皇帝的本领。时至今日,人们对古代帝王艺术仍有争议。帝王之术到底是什么?
恐怕暂时没有人能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在今天看来,帝王之术可能属于哲学范畴,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会用到的。大多数老板或领导都会使用皇帝的技能。实际上,皇帝的艺术一般是指人和君主的南面技巧。“人王南面功”那是什么?
总之,这是治国之道,是帝学,是治国之术。历代皇帝都知道皇帝的艺术。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的太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些古籍。在学习的时候,老师会把这些历史解释成皇帝的技能,以便将来使用。
以汉高祖刘邦为例。据《高祖本纪》记载,皇帝的基本功无非是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你怎么能这么说?看看《史记》中的记载:“我丈夫在帐篷里谋划、谋划的时候,比子芳强,决胜之地远在千里之外。我不如小河当政,平定民心,不停地给饭吃。即使是百万大军也一定能打赢进攻,但我不如韩信,“从这样的记录中,刘邦很清楚自己的缺点,然后记录了关键。
“三人都很出色。我可以利用它,这样我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句话解释了一切。懂得用三个人,是刘邦能走上世界之路的根本原因。现在看来,从汉朝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千年。在汉代以后的历代,每一位开国皇帝都知道如何使用人才。
换言之,古代君主的本领就是控制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发现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古代的御用技艺可以看作是一种用人的方式。在三国时期编撰的《人物史》中,作者刘绍写了如何发现和利用人才。
但是,如果详细讨论皇帝的技艺,范围就太广了。在古代,皇帝的技艺涉及各种学问,或轻或重,或多多少少。但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皇帝对人才技术的运用。如果当时的刘邦没有善用萧何、张良、韩信,他肯定不会建立汉朝。
如果我们要详细谈谈皇帝的技艺,恐怕三天三夜说不完。但要说皇帝的本领,就必须是用人和知人。《三国志》详细阐述了人们如何认识和使用人。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仍然具有参考意义。
根据《人物志》的描述,三国时期的用人和认识人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三句话。虽然从三国时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了,但古人对人性的研究在今天是不可理解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除了雇佣和认识人之外,皇帝的技能还得益于许多知识,如谋略、运筹学、管理、纵向和横向技能。
《人物志》有句话:“大臣以自命为能,君主以能用人”。简言之,就是大臣以胜任某项工作的能力为能力,帝王视人才为人才。这句话讲述了古代君主与大臣的关系。从“君能用人能”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对用工的高度重视。
皇帝不需要任何东西,但如果他不雇佣人,王朝的伟大事业就会毁灭。当今时代,领导者需要把握全局,其核心工作就是发现人才、提拔人才、重用人才。这是古代皇帝艺术的根源。只有做好这件事,我们才能有后世皇帝的本事。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大臣们能出谋划策,口若悬河;帝王善于听取臣民的意见。
大多数了解历史的人都需要低调。
最后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官能行,君能赏罚”。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臣要有体力,皇帝要有赏罚分明的能力。这一点更为重要。如果古代皇帝不实行奖惩制度,这些将领或谋士很可能就不再为他所用。
如何奖惩是古代帝王的关键。古代帝王的最高境界是控制和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