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15分制规则
1 每球得分21分制 旧规则:15分制(女单11分制),获发球权者方可得分。 新规则:21分制,任何一方只要将球打“死”在对方的有效位置,或者因为对方出现违例或失误,均可得分。 2 增加技术暂停 旧规则:球员在比赛中可向裁判提出暂停比赛,到场边擦汗、喝水或绑鞋带…… 新规则:除非特殊情况(比如地板湿了,球打坏了),球员不可再提出中断比赛的要求。但是,每局一方以11分领先时,比赛进行1分钟的技术暂停,让比赛双方进行擦汗、喝水…… 3 平分后的加分赛 旧规则:比赛双方14平,先获14分的一方,有权决定双方加打3分(女单出现10平时,可分别要求加打3分)。 新规则:每局双方打到20平后,一方领先2分羽毛球比赛21分制和15分制有什么区别??
羽毛球比赛21分制和15分制的区别:
1、得分制度不同。15分制是获发球权者即可得分,而21分制,是双方中任何一方只要将球打“死”在对方的有效位置,或者因为对方出现违例或失误,均可得分。
2、发球规则不同。21分制是每球得分制,即无论哪一方发球,赢的一方都可得分,而15分制是换发球制度,即这一球若是一方发球而对方本球胜利,对方不能得分,只能赢得发球权。
3、暂停制度不同。在21分制中,球员不可提出中断比赛的要求,在每局一方以11分领先时,比赛会进行1分钟的技术暂停。而在15分制中,球员在比赛中可以向裁判提出暂停比赛,到场边擦汗、喝水或绑鞋带等操作。
4、平分后的加分赛制不同。在21分制中,当每局双方打到20平后,某一方领先2分就算该局获胜,如果双方打成29平后,某一方领先1分,则算该局取胜。而在15分制中,当比赛双方打到14平时,先获14分的一方,有权决定双方加打3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羽毛球(体育项目)
羽毛球比赛规则是什么?
比赛规则
一、赛制
现代羽毛球赛分为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及混双,共5个单项。羽毛球的计分制度最初采取15分制(发球得分制),通常采用“三局两胜制”。但旧制的明显缺点为:比赛长度不易受到控制,容易导致比赛持续时间过长,削弱观众的观看欲望,以及不利于电视转播和吸引更多赞助商。
为了缩短比赛长度,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曾从2001年6月1日起,试行每局7分和“五局三胜制”的新赛制。虽然新赛制在理论上缩短了比赛长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遭到了许多行内人士的批评,他们的理由是:7分制使比赛变得简单粗糙,缺乏观赏价值。
国际羽联最终在实行新赛制一年后,恢复每局15分制和“三局两胜制”。2006年5月6日,国际羽联通过21分新赛制(落地得分制),同时规定:每局某方先到达11分时可休息60秒,第一局完和第二局之间、第二局完和第三局之间可以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
二、球具
羽毛球由16根羽毛及球托组成。羽毛长62-70毫米,顶端围成圆形。球托直径25~28毫米,重量4.74-5.5克,底部为半球体。
羽毛球拍的长度不得大于680毫米,拍面的长度应低于290毫米,宽度低于230毫米。
三、场地
标准的羽毛球场为长方形,长度13.4米,宽度6.1米,天花板的高度应大于6.1米。羽毛球场的网柱必须固定在地面上,有效高度为1.55米。球网顶部至地面的高度为1.524米。
场地线宽40毫米,须用白色或黄色的颜料画出,并在球场的边线及底线以外分别要留出1米和2米以上的安全空间。
羽毛球球网用深色纤维制成,网孔大小15-20毫米,球网长6.10米,宽0.76米。
四、发球与接发球
发球时,双方球员必须站在对角的发球区,两脚触地,但不能踏及发球区的界线。发球时球拍必须先中球托部分,球要从低于115公分的位置发出,而整个发球过程中,球拍拍头应指向下方。
1、单打比赛中,当发球方的得分为偶数时,球员应站在右方发球区内准备发球或接发球。奇数时为左方发球区。
2、双打比赛中,当发球方的得分为偶数时,由右方球员站在右方发球区内准备发球或接发球。奇数时为左方球员发球。发球后第一拍,只有接发球的球员才可以击球,此后不限,直至其中一方犯规或球落地。
五、得分
发球后,比赛便算正式开始,双方球员交替击球,直至一方犯规或球落在其中一方的场区内。在21分制中采用每球直接得分的计算方法。在得分的同时也相应获得发球权,当连续得分的时候,球员在自己的两个发球区内交替发球。
每局双方打到20平手后,一方连续得2分即算该局获胜。比分并非无限延长,先取得30分者则为胜方。
在旧制(15分制)比赛里,只有发球方才能得分。单打比赛发球方若未得分,改由对方取得发球权重新发球。双打比赛发球方两位选手均有发球权,第一位发球员若未得分,改由第二位发球员重新发球;第二位发球员若未得分,则改由对方取得发球权重新发球。
当比赛双方打成13平、14平,先获13或14分的一方,有权决定双方加打5分或3分(女单出现9平或10平时,可分别要求加打3分或2分)。
六、违例
在发球后至球落地前的“比赛进行时”中,接发球队员违例,则判发球方得分。
1、发球高度:击球时,羽毛球击球点高于1.15米。
2、非法延误发球。
3、发球撃球时,球杆指向并非向下。
4、发球撃球时,没有击中羽毛球底部。
5、出界:击出的球落在有效区域以外,没有过网或穿过球网或在网下进入对方场区。
6、过网击球:不在自己的场区内击球,即球员的球拍和身体进入对方场区。
7、持球:将球击出前,球在拍上有停滞,或有拖带动作。
8、连击:同一球员连续击球2次以上,或球过网前同队球员连续击球。
9、触网:球员的球拍、身体或衣物触网。
10、阻碍对方合法击球,或以其它行为故意骚扰对方球员。
11、球接触到场边的物体墙壁,例如:天花板,电灯。
扩展资料:
历史
羽毛球运动的前身是板羽球(但现在羽毛球和板羽球已发展成不同的两种球类运动),也就是使用木板拍打扎有羽毛的球体(类似毽子),并让它避免落地的游戏,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古代欧洲、中国、日本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
其中源自古希腊的一种板羽球,更发展出将实木板拍改为木制外框,并在中间绑着紧绷的羊皮,因具弹性而更容易拍打。这种游戏曾向东方传播至古代印度,并远达暹罗、中国与日本等地。然而这类游戏的目的都只是让球尽量保持在空中而不落地,与现代羽毛球运动的精神大异其趣。
19世纪中叶,印度西部的浦那出现了现代羽毛球运动,当时是以地名“浦那(Poona)”来称呼这种运动。驻在当地英国人颇为喜爱这种新运动,因而将它传回英国本土。1873年,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伯明顿庄园举行了一场公开表演,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并逐渐传播开来。
后来人们便以该场表演的庄园名称“伯明顿(Badminton)”来称呼这项运动,然而在华语地区该名称并未普及,而是依球具而称之为“羽毛球”运动。
重要赛事
一、全球性国家队团体赛事
1、 汤姆斯杯: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始于1948年。
2、 尤伯杯: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始于1956年。
3、 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始于1989年。
二、全球性个人赛事
1、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自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起,羽毛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现包括全部5个单项。
2、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竞赛项目为个人单项,始于1983年。
3、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
三、地区性赛事
1、亚洲: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亚洲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东南亚运动会羽毛球比赛
2、欧洲:欧洲羽毛球锦标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羽毛球
羽毛球胜负积分规则
通常采用一局21积分制,且需要赢2分以上,如果21比20,则需要加打一球,22比20才能赢,一直是一分以内差距,则先得到30分的人胜利。三局两胜。若1比1,打到第三局,只要有一方先得到11分,双方需要交换场地。手打望采纳羽毛球规则是什么?
比赛规则
一、赛制
现代羽毛球赛分为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及混双,共5个单项。羽毛球的计分制度最初采取15分制(发球得分制),通常采用“三局两胜制”。但旧制的明显缺点为:比赛长度不易受到控制,容易导致比赛持续时间过长,削弱观众的观看欲望,以及不利于电视转播和吸引更多赞助商。
为了缩短比赛长度,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曾从2001年6月1日起,试行每局7分和“五局三胜制”的新赛制。虽然新赛制在理论上缩短了比赛长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遭到了许多行内人士的批评,他们的理由是:7分制使比赛变得简单粗糙,缺乏观赏价值。
国际羽联最终在实行新赛制一年后,恢复每局15分制和“三局两胜制”。2006年5月6日,国际羽联通过21分新赛制(落地得分制),同时规定:每局某方先到达11分时可休息60秒,第一局完和第二局之间、第二局完和第三局之间可以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
二、球具
羽毛球由16根羽毛及球托组成。羽毛长62-70毫米,顶端围成圆形。球托直径25~28毫米,重量4.74-5.5克,底部为半球体。
羽毛球拍的长度不得大于680毫米,拍面的长度应低于290毫米,宽度低于230毫米。
三、场地
标准的羽毛球场为长方形,长度13.4米,宽度6.1米,天花板的高度应大于6.1米。羽毛球场的网柱必须固定在地面上,有效高度为1.55米。球网顶部至地面的高度为1.524米。
场地线宽40毫米,须用白色或黄色的颜料画出,并在球场的边线及底线以外分别要留出1米和2米以上的安全空间。
羽毛球球网用深色纤维制成,网孔大小15-20毫米,球网长6.10米,宽0.76米。
四、发球与接发球
发球时,双方球员必须站在对角的发球区,两脚触地,但不能踏及发球区的界线。发球时球拍必须先中球托部分,球要从低于115公分的位置发出,而整个发球过程中,球拍拍头应指向下方。
1、单打比赛中,当发球方的得分为偶数时,球员应站在右方发球区内准备发球或接发球。奇数时为左方发球区。
2、双打比赛中,当发球方的得分为偶数时,由右方球员站在右方发球区内准备发球或接发球。奇数时为左方球员发球。发球后第一拍,只有接发球的球员才可以击球,此后不限,直至其中一方犯规或球落地。
五、得分
发球后,比赛便算正式开始,双方球员交替击球,直至一方犯规或球落在其中一方的场区内。在21分制中采用每球直接得分的计算方法。在得分的同时也相应获得发球权,当连续得分的时候,球员在自己的两个发球区内交替发球。
每局双方打到20平手后,一方连续得2分即算该局获胜。比分并非无限延长,先取得30分者则为胜方。
在旧制(15分制)比赛里,只有发球方才能得分。单打比赛发球方若未得分,改由对方取得发球权重新发球。双打比赛发球方两位选手均有发球权,第一位发球员若未得分,改由第二位发球员重新发球;第二位发球员若未得分,则改由对方取得发球权重新发球。
当比赛双方打成13平、14平,先获13或14分的一方,有权决定双方加打5分或3分(女单出现9平或10平时,可分别要求加打3分或2分)。
六、违例
在发球后至球落地前的“比赛进行时”中,接发球队员违例,则判发球方得分。
1、发球高度:击球时,羽毛球击球点高于1.15米。
2、非法延误发球。
3、发球撃球时,球杆指向并非向下。
4、发球撃球时,没有击中羽毛球底部。
5、出界:击出的球落在有效区域以外,没有过网或穿过球网或在网下进入对方场区。
6、过网击球:不在自己的场区内击球,即球员的球拍和身体进入对方场区。
7、持球:将球击出前,球在拍上有停滞,或有拖带动作。
8、连击:同一球员连续击球2次以上,或球过网前同队球员连续击球。
9、触网:球员的球拍、身体或衣物触网。
10、阻碍对方合法击球,或以其它行为故意骚扰对方球员。
11、球接触到场边的物体墙壁,例如:天花板,电灯。
扩展资料: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最认可的是起源于14—15世纪的日本。而现代羽毛球运动是起源于印度,形成于英国。
1875年,羽毛球运动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893年,英国的羽毛球俱乐部逐渐发展起来,成立了第一个羽毛球协会,规定了场地的要求和运动的标准。1939年,国际羽联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第一部《羽毛球规则》。
2006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IBF)的正式名称更改为羽毛球世界联合会(BWF),即世界羽联。
基本打法
持拍时,手的“虎口”约略对着球拍的侧面,如同拿菜刀一样,因而常被称为“刀板”。切勿像拿苍蝇拍一样将虎口对着球拍正面,那样虽然比较自然而易于回击正手方向的来球,但因为施力点位于虎口底部,力臂太短而不易击出强而有力的球。况且,一旦遇到反手方向的来球,则无法灵活回击。
使用正规的“刀板”持拍方式挥击正手方向来球时,应逆时针(左手持拍者为顺时针)微幅旋转手腕,使拍面朝前,并将食指略为前伸再挥拍,将因力臂变长而容易击出强劲的球。遇到反手方向来球时,应将拇指前伸并顶住再挥拍,就比较容易击出强劲的回球。
因为要经常变换食指与拇指的位置以便于挥击正手拍或反手拍,所以握拍时掌心应略为悬空,切勿紧紧握住球拍。 击球是否有力的关键,是在于打到球时的瞬间速度,如果全身紧绷用力反而会让瞬间击球速度降低,如果全身协调性很好,就可于击球瞬间将力量灌注于球拍的击球点;
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不只是将手臂手腕力量运用而已,还能将腰力运用进来,达成十分高速的瞬间击球,也能将瞬间速度加以控制,完成各种不同的球路,达到高水平的羽毛球运动。
正、反手拍使用时机:紫色区用正手拍;绿色区用反手拍。
对一般人而言,挥击反手拍终究不如正手拍来得顺手,因而会自然而然地扩大正手拍的使用范围。以右手持拍者而言,当来球位于右方固然使用正手拍,对于正上方,甚至左上方的来球,也往往使用正手拍回击。由于以正手拍挥击左上方来球时需将手臂绕过头上,因此称为“绕头”打法。
对于左上方稍远处的来球,腕力较强的人,往往会直接使用反手拍回击。此持他们会先将右脚跨至左边,将身体转向左后方,回头凝视来球,并用反手拍挥击。相较于“绕头”打法,这样的击球方式显得极为优雅而有效率,常常被视为衡量球技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都擅长此一打法,曾高居世界排名第一的已退休印尼羽毛球名将阿迪,就几乎从来未曾施展过。
若是来球恰好位于胸前处,一般使用反手拍回击;亦可将身体略为下蹲,以便于使用正手拍回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