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 为什么说从踏燕的奔马上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这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雕塑的重心显然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计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上。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都令人惊叹不已。 “马踏飞燕”是汉"马踏飞燕”出自何处?有何寓意?
出自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体现了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铜奔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
扩展资料
马踏飞燕出土环境
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雷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十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1969年在雷台下发现一处东汉晚期(186年~219年)的大型砖石墓葬,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左右耳室各三处,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其中就有这个铜奔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铜奔马
课文马踏飞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就是讲 ‘马踏飞燕这是一匹怎么样的马? 为什么说从马踏飞燕的身上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课文内容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有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然而这并不是马踏飞燕原本的面目。传说在古时候有位大侠,名叫十一。据说十一的那个年代世道并不太平,很多人都学过一点功夫防身。十一的父亲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于是让十一拜师学功夫。十一的师傅功夫可以说是连上了九重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十一的师门号称“天外仙宗”。正是十一14岁这一马踏飞燕寓意了什么精神?
马踏飞燕不仅仅是竞标成功,而更需要的是蕴藏在铜奔马身上的精神,一种神奇与速度,一种勇往直前,与时俱进的精神!
马踏飞燕的象征意义:
马踏飞燕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宝,现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既体现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深厚低蕴,而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
马是古代陆地上速度的象征,而燕子是天空中速度的象征。马踏在飞燕身上,有一种“天马行空,无所羁缚”的感觉,充满体现了自由与开放!马踏飞燕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马踏飞燕外形特征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铜奔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