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不起一支中超球队
每年上亿的投入,并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更何况一点收益都没有,属于净赔。浙江经济全国第一,为什么养不起一支中超球队
2017gdp排行重庆是第一,并非浙江,而且足球和这个有什么关系,你看杭州绿城在中超的时候上座率也不高啊,浙江球迷就没怎么支持浙江足球,有谁愿意去投钱呢,连马云都宁可赞助不差钱的广州恒大,都不肯资助下自己的本地球队杭州绿城,或者马云大可自己搞一支浙江的球队,但是他为什么不做,因为在浙江做不出商业价值苏宁解散却没有官宣,其中都有啥奥妙?
苏宁宣布停止运营的时间节点卡在了距离足协准入审核截止时间前三个小时,但凡存在潜在的买家,也不会选择在这个节点单方面发布这种公告吧。就像之前分析过的一样,苏宁今年的情况和去年的天海非常像,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准入审核的,但公告的发布反而主动揭示了俱乐部运营的巨大危机,中国足协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不可能了。
至于球迷最疑惑的一点——GDP排名第二的江苏省为什么养不起一支中超球队。或许,前几天江苏媒体的一段话能够解释:如果江苏队最终解散,队内大部分本土球员很可能会选择加盟江苏省内的其他中甲球队,延续江苏足球的血脉。的确,江苏不缺钱,但江苏也不缺职业队,中甲联赛就有四支江苏球队:昆山FC、苏州东吴、南通支云和泰州远大,南京本地也有大概率能递补进入中甲的南京枫帆。在中超球队解散+扩军的双重刺激下,只要适当补强,或许一年之后就能实现冲超,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去投资这些球队,又何必接手苏宁这么大一个窟窿呢?
归根到底,停止运营无非是一种说辞罢了,除了给未来其他有意退出的俱乐部留下一个“范本”外,和直接宣布解散恐怕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当然,还是那句话,“不见棺材不掉泪”,既然苏宁方面使用的是停止运营而非解散,或许只有等到中国足协官宣三级联赛名单的那一刻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但显然,这个时间不会太早。尽管现在已经过了“生死大限”,但按照足协的说法,审核部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审核材料。
更何况,苏宁的这一纸公告给足协带来了一系的麻烦:需要联系中甲球队准备递补,需要通知亚足联协商亚冠事宜,需要研究超级杯是否取消,需要研究解散俱乐部球员身份认定等等。据了解,职业联盟筹备组与参与新赛季各级职业联赛筹备工作的相关人员今天一直在就相关问题进行紧急沟通。所以,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5大联赛到底有多少支球队?中超为何不扩充球队了?
查阅了欧洲五大联赛资料后,我们发现西甲联赛拥有20支球队;英超联赛也是拥有20支球队;意甲联赛同样拥有20支球队;法甲联赛还是一样也拥着20支球队;五大联赛只有德甲联赛拥有着18支球队。
我们的中超拥有着16支球队;沙特联赛和中超联赛一样,也拥有着16支球队;日本的J1联赛则拥有着18支队伍;改制之后韩国K1联赛如今只有12支球队;澳大利亚与印度的联赛都拥有着呈单数的11支球队。
足协要求在3年内,中超、中甲各球队全部改成中性化队名。我们的联赛是1994年开始职业化改革的,日本人是1993年开始职业化改革的,几乎是同一年代的事。但是,日本人在1995年,也就是职业化之后两年,就下达了规定,强制要求所有俱乐部使用中性化名称,而不是投资人的企业名作为俱乐部名称。而我们中国,即便到了职业化已经第24个年头了,才把这个职业联赛最基本的要求提上议事日程。
不过我们国情不一样,要考虑到中小球队没有造血能力。广告赞助费和转播权这一块的钱又被足协拿去,小球队只有投资方不断投入这一条路。投资方需要冠名做广告的,如今不给冠名权,投资方难道是为了信仰而玩足球吗?这就是为什么今年这么多投资人撤资不玩的主要原因。改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差别化的实施,企业冠名经营的好的,有十几年甚至20几年一直坚持冠名并且经营的有声有色的就不要改了。
中超为何不扩军了?受到疫情影响大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负担!原本主客场双循环的赛制被压缩成赛会制,即便如此,主办城市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比赛只有电视转播,一开始还不能卖门票!不但少了一块收入,而且影响了气氛。
中国足球没有造血能力,不能养活自己,需要投资人输血,要是扩军,估计中甲大部分俱乐部消极应对,甚至会出现往自家球门进球的闹剧。因此一旦升级,各种费用成倍上升。
球员水平不够,突然扩军会降低比赛质量,影响观看感受,这样循序渐进挺好的,足球本来就不能急功近利。即使将来如果中超扩军的话,现在要做的事,尽量打好基础,发展青训,扩大人才储备面的广度和厚度,这样才能为扩军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