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俱乐部的教练在合同没到期的情况下可以转会吗?转会费和球员的一样吗?也是新东家支付吗?
通常转会费这种说法只存在于球员转会。俱乐部可能会出售球员,但没有出售教练的。如果你想挖别的队的教练而他合同没到期,首先他自己要愿意与原俱乐部解约,然后再和原俱乐部沟通,俱乐部如果同意无条件终止合同就不用付钱,如果俱乐部不同意而教练强行违约离开就要支付合同规定的违约金或者俱乐部和教练可以重新协商一定金额违约补偿来解除合同(通常这个钱教练自己是不会出的,谁也不会自己掏不菲的违约金求着上你这执教,所以如果有违约金也通常是新东家支付)。大部分情况俱乐部都会找没有合同在家赋闲或刚下课的教练签约,强挖别队教练的很少,但有的俱乐部比如皇马经常干,也经常出违约金,但通常低于合同规定。NBA和五大联赛纷纷酝酿降薪,中超和CBA无动于衷吗?
随着疫情在全球性的蔓延,特别对于一些欧美国家来说,疫情的增长已经到了相当恐怖的地步,鉴于形势所驱,欧洲五大联赛不得不宣布进入停摆状态,至于何时重启?这个要视疫情控制的情况而定,如果疫情控制的好,或许会早一些重启,倘若疫情控制的差,谁也不敢保证联赛何时开启,甚至会发生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直接宣布本赛季的结束。这一点,我们可以参照一些国际性的比赛,比如2020年的欧洲杯已经延期到2021年;奥运会也从2020年延期到2021年举行,种种局面,已经证明了本次疫情的可怕程度。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欧洲足坛掀起了“降薪”的浪潮。
在这一次降薪浪潮中,表现最积极的莫过于西甲俱乐部了,各支俱乐部球员纷纷响应号召,甚至就连梅西也成为了本次降薪浪潮中动作最积极的一名球员,他在早些时候就已经宣布,巴萨一线球员同意俱乐部降薪70%的决定。而在早些时候,皇马俱乐部也官方宣布如果本赛季就此结束,全员将接受10%的降薪决定。
再来看看意甲,早在很久之前,尤文图斯俱乐部就已经官宣俱乐部降薪的决定,所有球员将放弃4个月的工资(3-6月),等到疫情彻底结束后再重新计算工资。据悉,俱乐部本场降薪将直接省下高达9000万欧元的税前开支。对于俱乐部的决定,尤文当家球星C罗也是非常支持的,据悉,仅C罗一人就放弃了高达1000万欧元的工资。
当然,英超、法甲各俱乐部也在纷纷的进行降薪计划。当欧洲五大联赛都在进行降薪的时候,人们将目光对准了具有“第六大联赛”之称的中超,此前,也曾有不少球迷提议中超各联赛进行降薪计划。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中超降薪的这个话题,看看我们自己的联赛应不应该降薪。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还是非常认同中国足协当下的做法的——中国足协像所有俱乐部下发了一个文件,其中就包括合同、薪资以及转会等问题,提醒各家俱乐部在同球员谈判的过程中积极参照国际足联给出的建议,希望俱乐部和球员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这样的做法更加“折中”,也更加符合当下中超的环境。也就是说,球员无论是否响应俱乐部进行降薪,是球员自己的权利,主动接受降薪也罢、被迫进行降薪也好,这都是一种偶像气质的象征。而球员拒绝降薪、不妥协降薪,这也是球员个人的权利,我们没有必要进行道德上的绑架,希望各位球员和俱乐部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从而寻找到更适合双方的解决方案,同样也希望本次疫情早点散去,让各大联赛恢复正常。
FM里与球员协商合同那块有一个“主教练/教练解约条款”是什么意思啊?
X年X月X日,XX到XX球队当教练,想要引进XXX球员,XXX在与XX球队签合同时加上“主教练解约条款”。然后到了X年XX月XX日,由于管理不善,球队成绩不佳,球市不好,XX教练被迫辞职。新任主教练XXXX走马上任,上任伊始,XXXX大刀阔斧,打击前任教练XX的轴系,其中就包括XX时期引进的XXX,从此XXX就远离球队主力,甚至连18人大名单都进不了。于是XXX决定启动”主教练解约条款“,联系XXXXXXX球队出了点解约金,离开XX球队。足协的新政和目标应该如何解读,降薪之后还要干什么?
16队退出潮不能再有:降薪、限薪只为挤干中国足球的泡沫2019年的岁末,中国足协颁布新政,引入中超、中甲和中乙的准入制度。结果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有5支球队退出,11支球队因为财政问题失去注册资格。这16支球队的缺失,一度导致多达400名球员待业。尽管通过转会市场消化了一大部分,但依旧有不少球员无法找到下家。
由于之前的投入过于巨大,中超各大俱乐部都是亏损经营状态。投资人自身的资金链一旦有些紧张,放弃球队似乎就成为首先的考虑。尤其是疫情来袭之后,各行各业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挤掉泡沫是各大领域的共识,足球产业也不例外。
根据最近爆出的各项数据显示,2019年度中超各俱乐部平均亏损高达4.4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中超球员的收入已经是日本联赛的5.8倍,更是达到了韩国联赛的11.67倍。
中国足协的新一轮限薪、降薪令,就是在投资人打算退出的背景下诞生的。为了让投资人看到希望,减轻当前的巨大负担,中国足协强制推动从2021赛季开始,中超球队单个财年支出不得超过6亿人民币,本土球员单赛季薪酬不得超过税前500万元人民币,全队本土球员平均年薪不得超过税前300万元人民币。按照一支球队本土球员30名来计算,工资支出将会被控制到9000万元人民币以下。运营一支中超球队的总支出,有望被压缩到 2亿人民币之内(对比之前每支队伍平均亏损4.4亿,其中的差距非常巨大)。
中国足球的3年自救计划:难以掩盖基础不够稳降薪是第一步,留住投资人是第二步,中国足球将会利用接下去的2年打出更加良好的形象和更健康的财政状态,从而吸引到更多的新投资人来到足球圈。
于这个理念,中国足协发布的《中国足球协会关于进一步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宣布在2023赛季的中超联赛,将参赛队伍规模从当前的16支扩大到18支。
不仅仅是中超扩军,中甲联赛也将会从当前的18支球队增加到20支。中超中甲各自增加2支队伍,加上转会窗口允许每支球队引进8名本土球员,并且还有消息说中超一线队今后本土报名人数将会增加到35人。仅仅这些规定,就能为头两级联赛超过300名本土球员提供进入大名单和出场机会。
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中国本土球员的实力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从崔康熙、佩雷拉在上海申花和上海上港的用人可以看到,给予本土球员更多的信任,他们同样可以带给球队惊喜。增加一线队的名额,带来更多、更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有利于俱乐部谈判降薪续约(引进其他俱乐部的球员,打击本队抱团不肯降薪的老将),另外一方面也将增强各支中超俱乐部内部的竞争机制。逼迫中国本土球员更加努力地训练,保住自己降薪后依旧高达数百万年薪的“金碗饭”。
不过中国足协的这个3年计划,也暴露出一个问题:中国足球的基础不扎实。从计划可以看到,中超、中甲都会扩军,但是3年后的中乙联赛也只不过才30支队伍。要知道在原本的2019年计划中,2020赛季的中乙联赛就应该拥有34支参赛球队。
不过因为2020年年初大量中乙俱乐部退出,使得中国足球的第三级别联赛,也是职业化的“底盘”变得很不扎实。今年在中国国青“补位”参加中乙联赛的情况下,也不过才21支队伍。尽管说因为球队解散导致待业的球员,只要有投资人立刻就能组建球队。不过前提依旧是中国足球能够吸引到新的投资人加入,带动整个联赛重新兴旺。
3年后国足变成亚洲强队现实吗?押宝归化+00后的崛起在中国足协的3年计划中,还有一个口号相当引人注意:中国男足很有可能会在2-3年后发展成亚洲一流的足球强队
首先这个说法的自信是来自于归化球员,艾克森、李可、洛国富、费南多、布朗宁、阿兰,这6人已经具备了为中国男足出战的资格。
在这之后,中国足协还在操作特谢拉的入籍工作。即便是在强势降薪的当下,为了增强国足战斗力,足协有可能为特谢拉制定“特殊条款”。保证满足特谢拉收入要求后,让他“为国出征”。
除去这多达7人的归化助力,中国足球的未来依旧离不开本土力量。好在3年的时间,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哪怕是00后球员到2023年时也将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当打之年。
不过我们或许也无法真正对于下一代的本土报以太大的希望,因为中国国青已经8届无缘世青赛,更是出现过亚青赛预赛出局的尴尬。本赛季被安排参加中乙联赛的中国U19国青,10战4胜1平5负,其中3场胜利来自于对阵倒数后4名的队伍。进入职业联赛对他们有帮助,但未来想要助力国足,依旧前路漫漫。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特谢拉不是最后一名被归化的球员,中国男足的“新鲜血液”还需要更多深挖当前联赛中的外来资源。
篇尾语:无论如何中国足协的此次新政,的确是要拯救即将失去投资人的职业化联赛。不过考虑到“严重缺人”的中乙平台,以及后继乏人的现状,3年内想要变成亚洲强队,真的需要太多方面去努力。不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终究无法轻易割舍对于中国足球的热爱。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终会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