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芳:太平天国北伐主帅,最后惨遭凌迟
太平天国最荒唐的军事战略就是派出北伐军,想要用几万之众直捣黄龙,彻底打下北京,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南京到北京相隔千里,一路上关隘众多,而北伐军却只有几万人,根本是以卵击石,当时清王朝在北方还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仅京师就有二十万清军驻守,北伐军一路上虽然攻城略地,但是也损兵折将,到了天津已经折损大半。或许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对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太过自信,认为几万之众足以摧枯拉朽,南京再坚固,不还是几天之内便被攻破了吗?但他们却忘记了当年之所以会轻松攻克南京,主要是因为太平军五十万大军顺江而下,守城将领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但北京则不同,作为清王朝的权力中枢,清王朝的军队精英全在此地驻扎,况且太平军声势浩大,沿途城池已经有所提防,总之,种种因素都表明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注定要失败。
北伐军在天津失利之后,无奈之下只能退回阜城苦守待援,当时天京方面得知消息之后确实也派出了援军,但是由于北伐援军大多都是由后勤部队拼凑而成,因此在半路上就被清军消灭了,此时北伐军并不知道援军被清军消灭的消息,因此还满怀希望,并且北伐军主帅李开芳在被围期间用手中仅剩的一万多人还打了几次漂亮的小胜仗,这让清军主帅僧格林沁非常恼火,后来僧格林沁为了尽快剿灭北伐军,改剿为抚,这招果然有效,不久之后就有大批的太平军出城投降,而这些可怜的太平军将士并不知道这仅仅是僧格林沁的一场骗局,大部分投降的太平军将士都被秘密处死。
太平军北伐主帅李开芳在久困无援的情况下,发现北伐军心已散,加上军中无粮,士兵大多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于是5月31日,李开芳表示愿意出城投降,最终带领剩下的八十八位将士乘坐一条船,前来投降,没想到僧格林沁暗中派一万骑兵埋伏,将李开芳等人彻底擒获。
李开芳被擒获后,不失英雄本色,被押进清军大帐后仍然英姿勃发,谈笑自若,毫无惧色,只是说肚子饿了要吃饭,在饮酒吃饭的时候,李开芳与部下将领仍然有说有笑,仿佛旁若无人。后来李开芳被清廷处以凌迟,在行刑过程中,李开芳的部下黄懿瑞还飞脚踢死了两个狱卒,而李开芳在行刑时也十分英雄,被割数刀,犹能仰首张望,乘人不备,一脚将刽子手踢死,准备挣脱绳索逃跑,清军大惊,退却数步,最后乱枪将李开芳刺死,这才完成了行刑过程。
李开芳和林凤祥的死似乎并没有给天京方面太大的震动,只是将他们各自追封为王,自此之后,太平天国之中再也没人提北伐的事情了,洪秀全和他封的上千个王爷天天纸醉金迷,天天忙着夺权力,抢女人,最终被曾国藩剿杀。
太平军第一悍将是谁,不是石达开,受刑前还一脚踢死两个刽子手?
太平军第一悍将就是李开芳,他非常的勇猛,他在被清军逮捕了以后,行刑之前还一脚踢死了两个刽子手,踢伤了两个刽子手,最后从容就义。太平天国天王是洪秀全,杨秀清是东王,冯云山是南王,萧朝贵是西王,韦昌辉是北王,而石达开是翼王,他们被称为太平天国的五大王,除了五大王以外还有英勇善战的五虎上将 ,其中的李开芳是五虎上将之首,他是在40岁的时候加入了太平军,因为他非常的骁勇善战,所以在加入太平军没多长时间的时候就被提拔了好几次,后来他又成为了太平军攻克南京的第1个人。
洪秀全宣布定都了天津,后来为了摧毁清廷统治,又开始下令北伐,当时李开芳是和他的老搭档林凤祥一起北上的,对于洪秀全来说这一次只是一个试探性的行为,所以就只派遣了一只不大不小的精锐部队,但是这支部队在李开芳和林凤祥的带领下,北伐的时候所向披靡,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路打到了天津西杨柳青附近,一时间清廷非常的惊慌,赶紧调集了重兵去围堵。
但是这支2万的部队在一路上就像滚雪球一样最后达到了4万多人,后来就形成了一个孤军深入的局势,而且他们又错失了最佳的进攻时机,最后被清军给包围了,最终全军覆没,李开芳也被捉拿。后来李开芳等人在北京被处以凌迟之刑,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但是在行刑之前,李开芳还是非常的英勇,他一脚踢死了两个刽子手,踢伤了两个刽子手,最后从容就义了。
太平天国领导人李开芳做过什么?为何说他最霸气?
李开芳最后被清廷处以凌迟处死,在临刑之前,一脚踹死了一个刽子手,吓煞了在场的一众人等,所以说他最霸气,是个血气方刚的汉子。李开芳是广西人,身材壮硕、作战勇猛,一副黑面庞有三分张飞的模样。从金田起义算起,还是个监军,后来一路北上,先后攻克柳州、贵阳、蓝山直至长沙,已经被省委金一正将军。在战时军队中升官凭的就是战功,由此可见李开芳真的是勇猛非常。
太平二年正月,李开芳率军进攻聚宝门,两个月后金陵被攻破,太平天国正式宣布建都金陵,随后被封为定湖侯。随后,天平军继续北上,一路高歌猛进,直到在进攻开封之时受阻,后来在渡河围攻怀庆的时候,遇到了清军胜保的军队被打败,只好退守平阳府,但是因为粮草受限,选择突围进攻直隶。
取得成功之后与朱锡琨汇合,集结了大约四万人,打算进攻天津,但是遇到清军顽强抵抗以失败告终,只得退守高唐。这时候清朝已派遣僧格林沁与胜保合军围攻高唐,势必要将其拿下。
李开芳选择坚守城池,布陷阱、挖地道,胜保的大炮也失去了威力,造不成太平军的伤亡。僧格林沁撤出南面守军,引诱李开芳出城,李开芳突围后又被围困在冯官屯,由于地势低,僧格林沁采用水淹七军的方法,最后李开芳见已无计可施,无奈出城谈判投降。
在面见僧格林沁的时候,李开芳毫无惧色,并且还带着两个侍童,对清军部将的怒视视若无睹,僧格林沁请他喝酒,李开芳连饮数杯,旁若无人,僧格林沁深感此人是个威胁,将其部下杀掉后押解入京,最后被凌迟处死。
太平天国中,是谁在刑场上踢死刽子手,而惨被凌迟了?
许多武将创下了历史唯一和历史最高纪录!比如说杨展(1604~1649,四川嘉定,今乐山人。明崇祯十年,即1637武进士第三名,明末将领),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斩首时夺刀砍翻刽子手,跳到水里逃跑的武将。而本文这个武将更牛,他在刑场上飞脚踢死两个刽子手,注意是两个,还踢伤了两个士兵,最终被千刀万剐。
可惜一代猛将,可惜了那身武艺,这个人就是黄懿端!这个名字鲜为人知,但是他忠于的政权可是赫赫有名,太平天国!
黄懿端是太平天国北伐悍将,公元1855年,他跟随北伐军将领太平天国五虎大将之一的李开芳北征,在冯官屯受到清朝名将僧格林沁的攻击。
太平军虽然骁勇善战,无奈路途遥远,又缺少物资,很快陷入包围。
李开芳诈降被老狐狸僧格林沁识破,但是始终没有抓住李开芳,这时候,太平天国一个叛徒将李开芳等人的藏身之处告诉了僧格林沁,李开芳一行800多人全部被活捉!
清军将李开芳及他的部下黄恣端、谢金生、李天佑,谭有桂、韦名傅、曹得相共6名骨干槛送北京。
1855年4月,这7人全部被剐杀,过程非常惨烈。当四名刽子手押黄恣端上前行刑时,黄恣端飞脚猛踢四人,瞬间踢死两人,重伤两人。
这一幕真是惊呆了清兵,最后一拥而上将黄懿端捆在柱子上!黄懿端大叫“自出道以来所向披靡,清妖不堪一击,灭亡就在眼前”!
这是黄懿端人生当中最后一次施展自己的武艺!刽子手为了折磨李开芳和黄懿端,每割一刀就往两人伤口上淋上油盐醋混合而成的水。
外国记者看到清朝这一变态酷刑,感到很悲愤,以至于拒绝清朝的任何东西!
清朝对外作战一败涂地,折磨自己人的手段却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被凌迟处死的太平天国六大王,哪三人是最正义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时期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一度以南京为中心,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还是以失败告终。而对于太平天国的重量级人物——“王爷”,清廷采取的政策只有4个字:凌迟处死。理由是:震慑其他反抗者。而面对“凌迟处死”这样的严刑,太平天国的王爷们表现得也令人侧目。
太平天国第一个被凌迟的“王爷”是林凤祥。1853年4月,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这对双子星座北伐,目标直指清廷老巢北京。北伐大军先是突破清军“江北大营”防线进入了安徽,随后在两淮捻军的支持下,北伐军过安徽攻入河南,占领商丘,后绕道山西北上,由于后勤补给跟不上,林凤祥从天津南撤到连镇。林凤祥在连镇坚守九个月,终因弹尽粮绝而被俘虏。在押往北京受刑时,僧格林沁先将已是半死不活的林凤祥救活,然后再凌迟处死,手段令人发指。而林凤祥在行刑时一言不发,英勇就义。
太平天国第二个被凌迟的“王爷”是李开芳。北伐军撤退到连镇后,李开芳带兵前往山东高塘接应北上援军。北伐军分兵后,清军分兵围剿。李开芳的英勇展现无疑,他仅凭几百号人守住了城池。后来由于北伐援军在临清战败、林凤祥在连镇也战败,李开芳部已是孤立无援。他曾想 “诈降”杀掉僧格林沁。结果事败,李开芳成了俘虏。后来,李开芳在北京遭受凌迟处死。行刑时,李开芳大义凛然,竟然出其不意地一脚踢死了刽子手,惊呆了众人。
太平天国被凌迟最年轻的“王爷”是陈玉成。1861年9月,曾国荃吉字营攻破安庆,守将叶芸来战死,天京门户洞开,洪秀全把责任直接迁怒到了最高统帅陈玉成身上,并剥夺了他的爵位,以示惩罚。为了再树军威,陈玉成决定远走皖北庐州孤城,扩军后再南下救援天京。结果陈玉成中了苗沛霖的计,成为清军阶下囚。年仅25岁的陈玉成拒绝投降,而后在延津县受凌迟,凌迟前痛骂胜保,面不改色。
太平天国被凌迟的爵位最高的“王爷”是石达开。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选择了脱离太平天国进行单干。单干的结果是这位常胜将军成了屡败将军。1860年初,石达开退入广西后不久,童容海、朱衣点等便带着二十多万人北上天京,回归太平天国,石达开所剩人马无几。三年后,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陷入进退两难之境界。为了保全部下性命,石达开愿意到骆秉章大营“请降”,以舍命全三军。结果骆秉章直接处死了石达开的士兵,然后对石达开处以凌迟。石达开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太平天国被凌迟的第一个洪氏宗亲“王爷”是洪仁。洪秀全的族弟洪仁早期拜上帝教会员,后到国外“深造”, “天京事变”后不久,他从香港来到了太平天国,对此洪秀全欣喜万分,立刻加封他为干王,总理朝政。随后,洪仁写成《资政新篇》一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来振兴太平天国。1864年6月,洪秀全病危时把幼子洪天贵福托孤给洪仁。一个月后,湘军攻破天京,洪仁携带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往湖州找扶王陈得才,结果在途中不幸成了俘虏。洪仁在南昌凌迟时,他冷笑三声,高呼太平天国万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