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身运动 > 正文

随意运动协调障碍是哪个病的表现?

站立不稳,步态蹒跚是共济失调吗?

共济失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会使患者出现运动协调障碍,主要是指肌肉在正常情况下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肢体协调性紊乱,不能维持躯体平衡,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共济失调主要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即小脑型共济失调、大脑型共济失调、前庭迷路型共济失调、深感觉障碍型共济失调。其中,我们通常所指的共济失调,是指小脑型共济失调。 1.小脑性共济失调 表现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 (1)姿势和步态改变:蚓部病变引起躯干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上蚓部受损向前倾倒,下蚓部受

共济失调是什么?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因此,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共济失调是肌力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临床表现为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共济失调可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引起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引发脊髓型颈椎病、痉挛性脑瘫等并发症。共济失调无

共济失调早期症状是什么?

临床上常见的共济失调有小脑性、感觉性、前庭性和额叶性共济失调,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站立不稳,走路时步基加宽,左右摇摆,不能沿直线前行,蹒跚而行又称醉汉步态,患者不能顺利完成复杂而精细的动作。感觉性共济失调可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时有踩棉花样感觉,视觉辅助可使症状减轻。

前庭性共济失调可出现站立不稳,行走时向病侧倾斜,走直线不能,卧位时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后症状加重。额叶性共济失调表现为步态不稳,体位性平衡障碍,常常伴有中枢性轻偏瘫,精神症状,强握及摸索等额叶损害的表现。

小脑共济失调的早期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1、小脑共济失调在初期主要是姿势和步态异常,且有运动协调性障碍,表现为眩晕感,行走摇晃不稳,动作反应不灵活,呈醉汉步态,坐位时,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患者需要双腿外展性分开,双手叉开支撑。运动协调性障碍表现为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患者肢体运动幅度较大时,会出现震颤现象。 2、小脑共济失调初期眼球转动有障碍,可表现为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球震颤。当累及前庭系统时,可表现为摇摆性眼颤。 3、该病还会伴有肌张力下降等表现,由于肌张力下降,患者的体位维持发生障碍,导致行走时上肢摆动幅度增大。此外,小脑共济失调还会因为构音肌发生障碍而出现构音障碍,患者发音不清,语速缓慢。

小脑共济失调的早期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姿势和步态异常小脑蚓部病变可引起头和躯干的共济失调,导致平衡障碍,姿势和步态的异常。患者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分开呈共济失调步态,坐位时患者将双手和两腿呈外展位分开以保持身体平衡。上蚓部病变时患者向前倾倒,下蚓部病变时患者向后倾倒。小脑半球控制同侧肢体的协调运动并维持正常的肌张力,一侧小脑半球受损,行走时患者向患侧倾倒。 随意运动协调障碍小脑半球病变可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表现为动作易超过目标(辨距不良),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意向性震颤),对精细运动的协调障碍,如书写时字迹愈来愈大,各笔画不匀等。 言语障碍由于发声器官如口唇、舌、咽喉等肌肉的共济失调,患者表现为说话缓慢、发音

相关文章:

  • 多做运动有助于改善疾病吗?2023-07-25
  • 肌肉萎缩是 运动神经元类疾病吗?2023-07-24
  •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都有哪些?2023-07-11
  • 表现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以及力量的不规则及协调运动的障碍疾病是共济失调症状吗?2023-07-08
  •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什么锻炼?2023-07-07
  • 肌肉萎缩是 运动神经元类疾病吗?2023-07-04
  • 肌肉萎缩是 运动神经元类疾病吗?2023-06-21
  • 遗传病性骨癌是由什么 运动导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2023-06-20
  • 非正常运动(如爬行或摸索)的增加是否指困扰患者日常生活的严重问题之一?2023-06-11
  • 现代运动医学界都采用12分钟跑来测量一个人的心肺功能与耐久跑能力,一般成年男子以跑完多少米为合格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