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的状况怎么区分?
1.生理性震颤指正常人身体某部分的细小的动作性震颤,通常影响双手,但也可累及身体各部分,幅度轻微,形式固定,一般不对正常活动造成障碍。主要为姿势性震颤,令被检查者平伸双手,在手背上搁一张纸时容易看到8~12 Hz的震颤。入睡后仍可出现。2.病理性震颤(1)静止性震颤指肢体完全被支撑、消除重力影响后,相应肌肉自主收缩时产生的震颤.即在躯体肢体完全休息不动时出现的震颤。人睡后震颤消失,运动时震颤减轻或消失。震颤频率为5~10 Hz,比较有节律。形式上静止性震颤与部分性肌痉挛有些相似,需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鉴别。1)震颤麻痹:即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临床上以锥体外系运动障碍为特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震颤和强直。患者还可出现吞咽困难,自主神经运动障碍和痴呆。虽然震颤麻痹患者早期也表现为震颤。但大部分研究学者仍认为特发性震颤和震颤麻痹是不同的疾病。震颤麻痹患者无论静止时或运动时均出现“搓丸样动作”震颤,惠者出现运动减少和运动徐缓。特殊的“面具脸”、慌张步态和特殊的姿势:头部前屈、躯干前倾,行走时两上肢屈曲,不见摆动,协同运动消失。并且肌张力增强,起病的年龄和起病形式等都可以和特发性震颤相区别。特发性震颤罕见静止性震颤。2)老年性震颤:发生于老年人。震颤初期只是在运动时出现,之后在静止时也存在。其频率、幅度与帕金森综合征类同。震颤以头、下颌与唇部多见.呈点头状或左右侧向震颤,但无肌张力增强及运动减少的特点。3)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曲于铜在体内过度蓄积,损害肝、脑等器官而致病。本病大多在10-25岁间出现症状,男稍多于女。家族中常有多个相同疾病患者。震颤以细微的震颤、轻微的言语不清或动作缓慢为其首发症状,以后逐渐加重至粗大震颤。典型者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强直性增高,运动缓慢,面县样脸,语言低沉含糊,流涎,咀嚼和吞咽困难。不自主动作以震颤最多见,常在括动时明显,严重者除肢体外头部及躯干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等。精神症状以情感不稳和智能障碍较多见,严重者面无表情。口常张开、智力减退。少数可有腱反射亢进和锥体束征,有的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静止性震颤是怎样的表现?
静止性震颤(Resting Tremor)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一个典型症状,其主要表现如下:• 静止时出现:静止性震颤通常在患者休息时出现,即在肌肉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如手放在腿上时。
• 节律性震颤:震颤具有节律性,频率通常在4-6次/秒,表现为一种粗糙且有节奏的震颤。
• 运动时减轻或消失:当患者进行有目的的运动时,震颤会减轻或暂时消失。
• 睡眠时消失:在睡眠状态下,静止性震颤会完全消失。
• 情绪影响:情绪紧张、焦虑或疲劳时,震颤可能会加重。
• 起始部位:震颤常最先出现于一侧上肢远端,特别是手部,典型的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震颤。
• 进展性:随着病情发展,震颤可能波及整个肢体,甚至影响到躯干,并从一侧上肢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
• 不对称性:静止性震颤通常是不对称的,可能首先影响身体的一侧。
• 其他部位的震颤:除了手部,静止性震颤也可能影响下颌、舌头、前额、眼睑等部位,但发声通常不受累。
• 与运动迟缓和肌强直相关: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静止性震颤外,还可能伴有运动迟缓(Bradykinesia)和肌强直(Rigidity)。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标志性症状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有显著影响。
震颤主要表现特点有哪些?
震颤是一种节律性、交替性摆动动作,由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重复性型式所造成;是用手触及的微细的震动感,其感觉类似猫的颈部或前胸部所触及的震动感,故又称为“猫喘”。那么,主要表现特点有哪些?下面介绍震颤主要表现特点:
1、震颤频率:帕金森病的震颤频率多为4-8次/秒,一般要比单纯性震颤稍慢些,幅度稍大,而比动作性震颤的频率快,幅度略小。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其它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患、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疾病。
2、震颤对运动的影响:在震颤较轻时,可以不影响运动功能,或者生活可以自理;随着病情的进展,震颤可以影响部分运动功能。如写字越来越困难甚至不能写字,生活不能自理。
3、震颤伴随的体征:震颤伴肌张力增高,多见于帕金森病,于检查时可发现“齿轮样”强直,在头颈伸屈及肘、腕关节被动活动时容易发现。这种静止性震颤不伴共济失调,腱反射可以没有明显变化,也不伴病理反射和感觉障碍。
4、震颤具有波动性:即有时明显,有时则有减轻或消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始动时震颤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人睡后消失。
5、震颤部位: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突然出现不自主的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有时下肢亦较明显或其它部位的震颤比较突出。部分病人震颤出现较晚,以强直为主,常被误诊为偏瘫。
肌肉震颤表现特点
帕金森病的肌肉震颤通常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主要影响拇指、食指和中指,表现为手指的搓丸子或数钞票动作。随后,这种震颤会扩散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甚至可能影响下颌、唇、舌和头部。初期,患者可能在特定体位时才察觉到震颤,但改变姿势后会消失。随着病情发展,静止性震颤成为主要特征,只在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看电视或交谈时,活动时颤抖会减轻或停止。帕金森病的震颤频率通常为4-8次/秒,略慢于单纯性震颤,幅度较大,而动作性震颤的频率较快,幅度较小。这种频率和幅度的差异可以帮助区分其他由舞蹈病、小脑疾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的震颤。
震颤具有波动性,情绪紧张和运动时震颤加剧,而随意运动时减轻,夜间睡眠时则消失。震颤对运动的影响逐步显现,初期可能不影响日常活动,但随着病情加重,写字变得困难,可能丧失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的震颤常伴有肌张力增高,表现出“齿轮样”强直,这在头部、颈部和关节活动时尤为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震颤,静止性震颤不伴随共济失调,腱反射无明显变化,也不伴有病理反射和感觉障碍。
特发性震颤和震颤有什么区别?
特发性震颤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大多数生活中的人们都不是很了解,因为病症的前期表现很轻微,不去了解也是人之常情,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刚开始的表现影响生活的情况并不是很大,觉得没什么威胁,不选择治疗的人有很多很多,那些治疗的人也是只有到后期表现的情况严重了很多的时候,情况比较严重才想着去治疗。因为笔者在诊所见过很多手抖震颤病人,很多人来看病的时候都是已经特别严重了,治疗起来所用的时间肯定也是比较长的,这样到是给医生和患者双方都增加了难度,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特发性震颤这个病,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大家还是尽快到医院看看为好。
特发性震颤其实对我们的生活危害是很大的,看在眼里的是微乎其微的,这本来就是一种细节上的疾病,在你做一些细小的事情就会显得比较明显或者是严重了,做这方面工作的人也会认为这是长期做这类工作所导致的,但是时间越久影响的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还有一些可能是长期吃药所引起的副作用疾病,比如一些刺激神经类的药物,或者长期饮酒等习惯,饮食方面的不注意都可能会引起这类情况,病情越严重的抖动幅度就越强。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特发性震颤
很多人已出现手抖首先想到的是帕金森,而不会想到特发性震颤,那么帕金森和特发性震颤有什么区别呢?
特发性震颤的表现为运动性震颤,也就是在运动时出现的震颤,多数表现为在细节的动作上会加重,比如穿线,写字等动作,这类表现比较明显而且在饮酒时减轻之后加重,睡觉时震颤情况消失,而帕金森几乎就是完全相反的,在静止时震颤也就是在自己不做事情时,闲着的时候会表现出震颤,而且这种病出现之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只能选择想办法控制,根治的办法太少了,发展到后期会出现肌肉僵硬的症状,且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行动等都是障碍,严重性可想而知。特发性震颤的后期并发症也是还有很多的,免疫力下降之后,疾病很容易就会找上你。
对于特发性震颤这个疾病,患者首先要正视这个现实,心情放平和。轻症患者要注意心态调节,多看书、勤动脑,经常出去走动,参加集体活动,分散注意力,生活要规律,避免激动劳累,家人要多接触患者,满足他们精神上和生活上的一些需求。鼓励患者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要让患者紧张生气,以免引起病情加重。有的患者思想负担比较重,怕别人笑话自己,此时家属、亲戚朋友要给他安慰鼓励,尊重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康复环境。
生活注意:饮酒以后可以使症状减轻,但是一般也就维持2~4个小时,此后症状又会加重,所以饮酒不能治疗此病,反而使症状加重,应该严格限制。
加强锻炼:有这种病的人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尽量做一些体能锻炼,比如太极拳、体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