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中抓举的预备姿势技术是怎样的?
提铃前预备姿势的任务,在于保证锻炼者在提铃时能够充分发挥出参加提铃动作的肌肉的力量。因此,要注意站距、握法与握距、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站距。锻炼者走近杠铃,两脚位于横杠的中部使横杠处于两脚支撑面的中心,两脚脚尖稍向外自然分开,两脚掌间距与髋关节相同,两膝盖随脚尖方向分开,大小腿间的夹角约90°~110°,小腿紧贴横杠。这样的站立,在预备姿势中两膝能较自然外展,腿部肌肉比较放松,身体重心接近杠铃,在上拉时可使下肢肌肉力量充分发挥和集中,在下蹲时也便于两脚向不同方向分出。
握法与握距。两脚站立妥当后,随即两臂自然伸直,两肩放松下垂,两手平均地握住杠铃,采取两手虎口相对的正握杠。握杠的方法有普通握法、锁握法、空握法三种。普通握法是拇指压在食指与中指上。锁握法是食指与中指压在拇指上,这是最牢固的握法。空握法是五个手指并排地握住横杠。这一种握法已不常采用。
握距有普通握距、中握距和宽握距3种。普通握距是全身直立时,两臂自然下垂体侧,使拳眼处于大腿肌的外侧的位置距离;中握距是上体前倾至与地面平行,上臂提起至与背平行,使前管下垂与上臂成直角;宽握距是上臂与前臂间大于直角。从力学的观点来看,采用较宽的握距可以缩短上举杠铃的距离,便于迅速伸臂支撑,下蹲后重心较低,容易保持平衡。
其他部位姿势。握好杠铃后,肩部略超越横杠的前上方,腰背部肌肉收紧,挺胸,头部正直,两眼视前下方。
锁握(及各种握法讲解)
握法在举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硬拉、抓取和翻转等动作中更是关键。全握是大多数人熟知的握法,双手握杠,大拇指与四指对侧,这种抓杠方式较为稳健,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杠铃动作。而空握则指大拇指和四指位于同一侧,除了低杠深蹲外,其他动作都不建议采用此握法,因为它在抓取和推举时会降低稳定性,甚至增加安全隐患。
正反握是指双手小拇指侧相对或拳眼相对的握姿,这种握法在二头弯举或引体向上等动作中能更强调肱二头肌的训练效果。
在硬拉动作中,正反握是唯一适用的握姿,它能显著增强握力,使得杠铃仿佛“黏”在手上,只要足够的臀部力量,就能成功举起。
对于拉力动作,建议使用正反握。而反握和空握在硬拉中没有优势。全握在初期使用方便,但当重量增加,握力一般的训练者将难以维持,这时转用正反握,能显著增强握力。
锁握是提高握力的关键,通过将大拇指扣住杠铃,食指和中指从大拇指外侧握住,这种方式能显著增强握力,并带来更为顺手的体验。锁握的缺点是需要使用镁粉防止滑动,同时,由于大拇指与手指的紧握,它可能引起疼痛,但这种不适会逐渐适应。
在尝试锁握时,应从轻重量开始,逐渐适应,热身时使用锁握能帮助加速适应过程。对于抓取和翻转动作,尽管疼痛感较轻,但接杠前需有意识地将大拇指“放出来”,从轻重量开始适应,避免影响动作。
无论你追求的是硬拉的高效提升,还是抓取和翻转的技巧,锁握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在实践中,逐渐适应锁握带来的疼痛和挑战,将使你在举重之路上越走越远,实现更好的训练效果。
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应分别对应钩,按,抵,压,顶中的哪一个?
拇指的第一书内侧 按 住笔杆身的一方,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 压 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 钩 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 顶 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 抵 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注意的地方我用空格打出来了。
PS:你是五年级?
举重的问题:抓举与挺举相比,哪个更省力?哪种方式举的重量大?
挺举的重量大!抓举更省力的 用力时间短 力矩也短每个重量级的记录是不同的56公斤 穆特卢哈利尔 土耳其 3050 2000年9月16日 澳大利亚悉尼69公斤 鲍耶夫斯基 保加利亚 3575 1999年11月24日 希腊雅典77公斤 普拉梅恩-叶利阿扎科夫 保加利亚 3775 2002年3月27日 卡塔尔多哈105公斤以上 瑞萨沙德 伊朗 4725 2000年9月26日 澳大利亚悉尼56公斤抓举 穆特卢哈利尔 土耳其 1385 2001年11月4日 土耳其62公斤抓举 石智勇 中国 1530 2002年7月28日 土耳其69公斤抓举 鲍耶夫斯基 保加利亚 1650 2000年8月20日 澳大利亚悉尼77公斤抓举 谢-菲利莫诺夫 哈萨克斯坦 1730 2002年10月4日 韩国釜山85公斤抓举 安德列-里贝科夫 保加利亚 1825 2002年6月2日 捷克94公斤抓举 阿卡基科斯 希腊 1880 1999年11月27日 希腊雅典105公斤抓举 马尔钦-多莱加 波兰 1985 2002年6月4日 捷克105公斤以上抓举 侯赛因-拉扎扎德 伊朗 2125 2000年9月26日 澳大利亚悉尼56公斤挺举 穆特卢哈利尔 土耳其 1680 2001年4月24日 斯洛伐克62公斤挺举 乐茂盛 中国 1825 2002年10月2日 韩国釜山69公斤挺举 鲍耶夫斯基 保加利亚 1965 2000年9月20日 澳大利亚悉尼77公斤挺举 佩雷佩切诺夫俄罗斯 2100 2001年4月27日 斯洛伐克85公斤挺举 张勇 中国 2180 1998年4月25日 以色列94公斤挺举 科莱茨基 波兰 2325 2000年4月29日 保加利亚索非亚举重作为一种奥运项目,它的特点有哪些?
抓举是奥运会举重的两种方式之一,有时也称之为单个动作,因为动作过程是双手将杠铃从地上举起,在头顶上方爆炸式举起,直到手臂伸直,整个动作不停止。
抓挠对发展力量和爆发力很有帮助,也是经典的力量练习。但是,这种练习技术性很强,难度很大。训练前要了解其步骤和要点,准确掌握技术,避免常见错误,最大限度降低受伤风险,提高训练效果。
举重运动员垂直于矢状轴接近杠铃,双脚分开的宽度与臀部一样宽,跖趾关节位于杠铃正下方。脚应该面向正前方。然后,举重运动员握着杠铃,双手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水平举臂时左手中指指尖到右手肘部的距离。握力距离超过杠铃钳的举重运动员,应该用抓举的方式举起铃,而不是抓举。
要抓举铃,不需要把杠铃举过头顶。大多数举重运动员使用一种叫做“锁定握法”的技术,即把食指和中指压在拇指上。举重运动员在保持脊柱中立的同时,通过蹲下降低臀部,让小腿接触杠铃。肩部应略超出杠铃垂直面,颈椎处于中立位。根据稳定的指征,腹部吸入,紧绷,肩胛骨回缩。
第一阶段发生在膝盖伸展和杠铃从地面上升到膝盖高度的时候。躯干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不应改变。通过背阔肌的收缩,肩部要保持在杠铃路径的略前方。
在这个过渡阶段,杠铃从膝盖上升到大腿中部和耻骨之间的区域,这取决于肢体相对于躯干的长度。当这种反射发生时,手臂长度与躯干长度之比越大,杠铃的位置就越低。在这个阶段,当主平衡点从脚前移到跖骨球时,膝盖会再次轻微弯曲。肩膀将继续略微领先于杠铃路径,或与之成一直线,而手臂将保持笔直。这个阶段的动作类似于跳跃前的深蹲动作,也是为了利用延长缩短周期。
这个阶段开始于臀部、膝盖和脚踝的突然伸展,这有助于将杠铃向上推,并稍微向前远离大腿或耻骨区域。然后斜方肌迅速立即收缩,三角肌带动肘部向侧面抬高。
前提一旦完成,举重运动员迅速进入深蹲姿势,双脚快速向两侧移动,手臂伸过头顶接住杠铃,防止其下降。快速移动你的脚,这样你就可以快速蹲在杠铃下面。或者,有的举重运动员采用前后劈腿的方法,快速进入深弓步姿势接手杠。举重运动员站直,杠铃举过头顶,用力支撑,然后抓举完成。
任何运动方式的腰椎过伸,通常都会导致下腰痛。比如做挺举的时候,把杠铃举过头顶站着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腰椎过度伸展。这可能是由于脊柱伸肌力量较弱,躯干屈肌力量较弱,或者两者都有,臀部屈肌较紧。这种姿势也会给腘绳肌作为臀部伸肌带来太大的压力。
作为一种传统的深蹲或离地运动,膝关节应该与脚正确对齐。膝关节过度外翻尤其是伸膝前会增加前交叉韧带上的剪切力,增加受伤的风险。膝关节过度外翻也会因为改变长度-拉力关系和力偶关系而减少力的产生,导致进一步的补偿和损伤。
举重,作为力量三大项中最古老的一个,也是中国在三大项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有很多突出的特点。
一、突出腿部力量
腿部力量在各项力量中,是最重要的一项。表现在举重技术中非常突出。在抓举中,第一步提铃基本上是依靠伸腿力量,在最低点支撑杠铃后站起就是一个支撑深蹲动作,此前的腾空发力也是主要依靠腿部力量。挺举更明显,第一步提铃和发力后有一个前蹲动作,上挺发力前还要预蹲,最后的上挺发力也是主要依靠双腿蹬地产生上冲力。可以说,每一个技术细节都和腿部力量密切相关。
因此,举重运动员都非常重视腿部训练。后蹲、前蹲、后半蹲、前半蹲、后蹲跳、支撑深蹲、箭步蹲,都是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特别是后蹲和前蹲,是最重要的两个辅助项目。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极强。
二、训练强度大
举重运动员训练强度极大,特别是基础力量项目。很多运动员都是每天练习后蹲和前蹲,甚至一天好几次训练课。保加利亚举重队每次训练课都是从后蹲或前蹲开始的。大强度训练,就是为了练出过硬的力量,特别是腿部力量。很多人每天练习后蹲20组以上。当然,举重运动员也非常重视训练恢复。正规举重队都有专门人员负责运动员的训练后恢复,包括按摩、水疗等。
三、以全身性训练动作为主
举重是一个实用性项目,因此很少有健美那样的孤立训练动作,而是基本上都是全身性训练动作,以腿部主动发力,上体辅助发力。挺举、抓举就是典型的例子。后蹲、前蹲、下蹲翻、窄拉、宽拉都是如此。举重运动员不会练仅靠肩部发力的推举,也不练卧推、弯举、划船等动作。
事实证明,以全身性训练动作为主,以腿部主动发力,上体辅助发力的训练方式,更有利于力量的增长。这首先是因为全身各部位形成了协同发力的模式,其次是因为各部位都能得到协调的训练,而不会有所偏废,第三是因为协同发力能举起更大的重量,更大的重量反过来又造就了更大的力量。
硬拉助力带怎么用 什么时候该用助力带
1 硬拉助力带是什么 硬拉助力带是一种帮助训练者将重物的力量直接传到小臂上,从而减轻对握力的力量要求的带子,他解决了训练者握力不足的问题,帮助其完成硬拉训练。2 硬拉为什么要用助力带
手腕前臂是比较小的肌群,在硬拉或者其他举重训练中都不需要特别强调,它的耐力差,力量较小,很容易力竭。在硬拉训练中往往会出现背部、臀部和腿部还没能充分锻炼,就已经手腕前臂力竭的情况,导致训练不能有效进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助力带将一部分重力直接传到小臂上,减轻手腕前臂的压力。
3 硬拉助力带怎么用
助力带主要依靠手掌、无名指和小指握住,其余手指即拇指、食指和中指直接握杆,而不能握助力带。使用助力带需要进行试举,要保证举起失败手部能松开杠铃。
助力带使用步骤:
1.将助力带穿过手腕。
2.将助力带与手指相反方向缠绕杠铃杠。一般采用正握手法。
注意:缠绕握力带时,必须要一层包着一层。
3.无名指和小指握住助力带的根部。
注意:用拇指把助力带推向根部,不要把拉带垫在拇指下面。抓举拉带用法与通常用法的主要区别在这里。
4.手掌锁握杠铃杆然后旋转拉紧助力带。
4 什么时候该用助力带 手有伤
如果手部曾有伤痛,握力不好,无论是扭伤,拉伤还是肌腱炎,都建议用助力带。
肩部或肱二头肌有伤
正反握会给肩膀和肱二头肌造成压力不均,如果这些部位有伤,也不适宜用正反握,而用助力带。
硬拉重量大
如果硬拉重量比较大,或者拉起较高,都应当使用助力带,以更好的抓握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