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员需要吃些什么
足球运动员:属速度型动力,应多吃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C,还应补足蛋白质和磷。要多吃水果和碱性食物。 食谱:青菜多吃黄瓜、藕;主食多吃包子、花卷、杂粮粥、米饭;鱼、肉类包括炖牛肉、鱼丸、鱼头豆腐、肉松;水果多为香蕉、枣和鸭梨。 体操运动员:热能消耗不大,但要求协调较高,神经较紧张,对体重要求控制,需较多的维生素B1、C和磷。热量不宜过多。 食谱:青菜多吃黄瓜、藕;肉类多吃海鲜;主食为米饭杂粮;水果多吃香蕉哈密瓜;此外还有牛奶、豆浆和运动饮料。 举重运动员:要求肌肉有较大的力量和爆发力,同时,热量消耗较大。为发展肌肉,对蛋白质与维生素B2需要较多,另外,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1需要如何在训练前补充糖
一、运动员补糖的重要性 糖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在任何运动场合参与ATP合成。肌糖原能以1500千卡/小时的高速率无氧代谢供能,维持1分钟左右的高强度运动;也能以提供700~800千卡/小时的有氧代谢供能,是长时间、持续达2—3小时中等强度训练中肌肉的优质燃料;血糖的氧化速率相对较低,为50—250千卡/小时,但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供能物质。 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每日耗能量依赖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来自内源糖,主要是肌糖原和肝糖原。一次60—90分钟的训练课耗能1000—1400千卡,要求每千克体重摄能量50千卡,其中糖供能约占60%—70%,相当于每日摄糖500—运动前中后怎么补糖
运动前0~1小时摄入15~75克糖,运动中每小时摄入30~60克糖,对提高运动能力很有帮助。运动后0~15分钟内补糖50克,随后每2小时摄入50克糖,可有效地促进运动后恢复期肌糖原的再合成。
运动前和运动中补糖,可以增加血糖浓度,促进肌肉的糖氧化,从而增加运动肌肉对外源性能源的利用和节省肌糖原,延迟疲劳的出现,提高运动能力。运动后补糖,可促进肌糖原的再合成,促进恢复,从而提高下一次训练课的质量。
扩展资料:
在尽量保证足够量的主食和其它植物源性糖类摄入的同时,仍然不足的部分可以通过运动前、中、后饮用含糖饮料来补充,这是基于运动员对饮料的实际需要,使补糖和补水同时进行,最好配置等渗含糖饮料,含糖浓度多在5~6%之间,通常选择由3~10个葡萄糖单位聚合的低聚糖。
由于缺乏营养学知识或合理膳食的指导,造成运动员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糖摄入不足,所以运动员要特别注意摄入足够的主食,每日主食摄入量不低于400~500克。增加主食供应品种和训练中加餐也是增加膳食糖摄入的重要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为什么运动前后需补充糖分!
足球运动员的食谱一般是怎样的?想要增强体能
先请看几个小故事 1)中国国家队2002年在昆明集训的早餐菜单: 油条、白粥、窝窝头、皮蛋粥、豆浆、牛奶、煎蛋、煮蛋、炸菜、炒肉丝 明档:烤多士、西火腿、早餐肠、咸蛋 主食:花卷、馒头、肉包 生吃蔬菜:西生菜(沙律酱)、水果番茄、黄瓜、凉拌海蛰 冻果汁:鲜橙汁、西瓜汁、菠萝汁 冻饮料:鲜奶、酸奶、可口可乐、雪碧、健力宝、矿泉水 热饮料:咖啡、红茶 水果:香蕉、苹果、葡萄、芒果 配备:黄油、果酱、方糖、酱菜 2)女足领队朱和元还特意在会议上强调了队员们的“吃饭问题”,因为在前几天的营养调查中,队员们只达到了标准的70%。在队会上,朱和元要求队员们一定要“多吃主食和蔬菜,绝对不能挑食”。 值得一提锻炼前吃糖可以提高能量水平,这是真的吗?
葡萄糖在跑步过程中提供能量,帮助避免低血糖的影响,提高成绩和表现,特别是在长距离和中距离训练中。
运动前补充糖可以增加肌糖原和肝糖原,同时增加血糖浓度,保证跑步过程中血糖水平的稳定。像葡萄糖这样的单糖可以在跑步前5到10分钟补充,而其他分解较慢的碳水化合物需要在跑步前至少3小时补充。在跑步过程中,肌糖原和血糖的消耗会使你进入疲劳状态。运动时加糖可以提高血糖水平,减少肌糖原的消耗,改善跑步状态,延长跑步距离。
在长跑训练,从葡萄糖和糖原储备,能源,据一项研究糖原的长途训练能源率可以达到75% - 83%,比例非常高,和糖原消耗成为晚期引起低血糖的状态,导致肌肉疲劳的产生,而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神经疲劳,两者共同作用会降低运动成绩。因此,糖原储存是维持血糖水平、保持耐力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
对于经常锻炼的人来说,很容易适应强度和运动量。但是对于平时很少锻炼,刚刚开始接触健身跑步的人来说,身体可能会有很多的不适应性,比如跑步后12到24小时,有些人就会产生肌肉酸痛和疲劳。
为了适当缓解这种不适症状,除了要注意运动前热身,运动后完成活动。
另外,为了减轻运动后肌肉酸痛的症状,可以注意在运动前后及时补充糖分。除了运动饮料,还有更有效的补充糖分的方法,比如能量棒。
随身携带专业的运动饮料。运动饮料不仅可以及时为身体补水,还可以为运动提供能量,适量的糖,保证运动的连续性。在跑步前、中、后饮用运动饮料可以避免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