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冰上游艺活动主要有哪些项目
冰嬉,各种冰上运动的总称。我国北方民族冬季生活在寒冷地区,很早以前就开展了滑雪、滑冰等体育活动。《宋史·礼志》载:皇帝“幸后苑观花,作冰嬉”。清代诗人的《冰嬉》一诗,生动地描绘了滑冰的景象:“朔风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戏,炼铁贯韦作膝行。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磨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往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冰嬉图 作攲(q)侧,凌虚作势斜燕轻。飘然而行陡然止,操纵自我随纵横。”时至明清,冰嬉真正盛行起来。当时冰嬉运动主要包括:一、速度滑冰。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二、冰乾隆最爱的冰嬉是个什么运动?
冰嬉亦称“冰戏”。古代汉族冰上活动的泛称。宋代已有。明朝成为宫廷体育活动。在北方民间较为普遍,项目与宫廷冰戏大体相同,一是在有河的地方凤专供游乐的冰床。二是冰上执球与踢球。三是跑冰,穿有铁齿的鞋,溜行冰上,争先夺标取胜。也有从冰山上下滑,称“打滑挞”。四是花样溜冰。五是冰上杂戏。冰嬉在清朝时作为皇家冬季的消遣,十分盛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图》描绘的就是清朝时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冰嬉多在春节时集中表演,如舞龙、舞狮、跑旱船等。今北方各地城乡仍很盛行。
据记载:“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太液池就是现在北京的北海和中南海。当时皇家每年冬天都要从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于冬至到“三九”在太液池上表演。每逢这时,北海四周搭起彩棚,插彩旗,悬彩灯,皇帝和后妃、王公、大臣都来观赏。今北海漪澜堂就是当年乾隆皇帝、以及后来的慈禧太后等观赏溜冰的地方。
参加表演的人数,每次为一千六百名,代表满清八个旗。检阅时分为两队:一队领队穿红马褂,队员穿红背心;另一队领队穿黄马褂,队员穿黄背心。队员背上分别按旗籍插着正黄、正白、镶黄、镶白等小旗,膝部裹皮护膝,脚穿装有冰刀的皮靴。冰场上矗立着三座插有彩旗的高大的门,两队队员各自列成一路纵队,分别从门中穿过。场上形成两个云卷形的大圈,场面蔚为大观。从《冰嬉图》中,可以看到每人表演时还要做各种动作:有花样滑冰动作,杂技动作,还有军训性质的溜冰射箭等动作。
清代诗人以《冰嬉》为题,作过如下描述:“朔风卷地河水冻,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嬉,炼铁贯韦当行滕。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铁摩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往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攲侧,凌虚取势斜燕轻;飘然而行陡然止,操纵自我随纵横。”从中可以看出清代开展冰上运动的盛况。
现在的冬奥会比赛项目哪些是从古代冰嬉中演化来的
掣旗滑冰、射箭、花式滑冰、冰上乐器演奏等,“冰嬉”又叫“冰戏”,是古代冰上运动的总称,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滑冰”。清晚时期,《冰嬉图》中八旗兵所穿的冰鞋,均为木制。由一块木板底部镶铁条或铁片,两侧各钉两根白皮绳,系鞋带,将木板固定在鞋上。
关于冰嬉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当时,东北的女真族发明了一种,新型滑冰工具:竹马,人踏在竹马上,手执曲棍,就可以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到了明朝时期,冰嬉已经演变为独特的军队训练项目,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冰鞋处。
冰嬉项目
乾隆年间,冰嬉盛典至少可分为抢等、抢球和转龙射球三个项目。抢等相当于现在的速度滑冰,参加者脚穿冰刀。冰面上树立的大旗为起点,皇帝观看的御座为终点。鸣爆竹发令,健儿飞驰,滑向御座,以先到者为优胜。
抢球相当于冰上橄榄球,参加者脚穿钉鞋。分为红黄两队,每队两组,每组健儿又分为主力和替补。每组主力十人,身穿红色或黄色马褂,站在队伍最前面。抢球项目由满族传统体育活动“踢行头”演变而来,也是满族冰上运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项。
冰嬉是什么意思
冰嬉亦称“冰戏”。古代汉族冰上活动的泛称。
古代汉族冰上活动的泛称。宋代已有。明朝成为宫廷体育活动。在北方民间较为普遍,项目与宫廷冰戏大体相同,一是在有河的地方凤专供游乐的冰床。
二是冰上执球与踢球。三是跑冰,穿有铁齿的鞋,溜行冰上,争先夺标取胜。也有从冰山上下滑,称“打滑挞”。四是花样溜冰。五是冰上杂戏。
冰嬉在清朝时作为皇家冬季的消遣,十分盛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图》描绘的就是清朝时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冰嬉多在春节时集中表演,如舞龙、舞狮、跑旱船等,表演的人都在滑行中南艺。今北方各地城乡仍很盛行。
作为国俗的冰嬉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开始表演的第一个项目叫“抢等”,即现代所谓的速度滑冰。清人吴振棫所撰《养吉斋丛录》卷十四记载:“去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树大纛,众兵咸列,驾既御冰床,鸣一炮,树纛处亦鸣一炮应之,于是众兵驰而至御前,侍卫立冰上,‘抢等’者驰近御坐,则牵而止之。至有先后,分头等二等,赏各有差。”有的皇帝高兴时还写诗抒兴,如清宣宗观一次冰嬉后作诗云:“爆竹如雷殷,池冰如砥平。”又云:“坚冰太液境中边,翠辇行时竹爆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