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突然被诊断患了晚期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可以读读下文,会给你启发的。
导读:遇到你,是我的缘;你活着,我很开心。你病了,我陪你一起度过这段日子。你是我见过最坚强的人。即使你去世了,我也会坚强的活着。我从来不在生病的时候,写这样的文章。就如我现在病好了,头脑清晰,身心健康,我才写这样的短文,来告诉你,病中的人,是最坚强的人!活着的人,是最坚强的人!你永远不会听到死人坚强活着的故事!
病中的人
——灵遁者
早上起来的时候,眼睛疼。我没有太在意,洗漱后越感觉自己不舒服。转而就是头涨,头疼,浑身无力,精神萎靡,我连忙躺到了床上。即使这样也异常难受,发热,胸闷,接踵而至。有句话叫“病来如山倒”,相信这样的体验,大家都有过。难受得想挠自己的心,想让人关心,又想一个人安静,左右都不能称心。
父母给我买了药,我多喝了些热水,耐着性子躺了一个小时,终于睡着了。等我醒来后,感觉眼睛不疼了,头脑也清晰了。这就是“病去如抽丝”。
老人们常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所以就得病的体验,大家都有。关于病的话题,从古至今,都是新鲜的。
去看看一些关于“病”的成语,你就知道病中的人,是怎么回事了。“病病殃殃”是一个成语,把“病”和“殃”放在一起,你就知道,病即是祸殃,世人皆讨厌得病。
可是人得吃,人得经受环境折磨,所以难免“病从口入”。人在疾病面前是脆弱的,有多脆弱,你想象不到。我开头的那点描述,远远不等代表什么是病!
什么是病?我来告诉你。1919年西班牙大流感你知道多少人丧生吗?是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现在一线城市的大医院,一天接诊人数过万,但你没有看到有人和医生讨价还价!鲁迅笔下的血馒头,你还记得吗?海明威,川端康成,三毛,梵高等这些人为何自杀,你知道吗? 因为疾病卖儿卖女的新闻你看过吗?故事和案例太多了,我相信即使身边普通的人的经历,甚至是你自己的经历,就足以让你感受到病中的人,是咋样的。
病中的人是敏感的,病中的人是多愁的,病中的人是痛苦的,病中的人是可怜的,病中的人是胆小的。
我从小到大,身体一般。所以小病不断,关于得病,我也有些体会。大病就得过一次胸膜炎,导致我呼吸不上来。有一天躺在床上就哭了,还跟我妈告别呢。现在想想,那个时候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想笑都觉得无从去笑。
不过那次生病,让我确实思考了关于生命的众多东西。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些经历是弥足珍贵的。
我奶奶去世前,天天吃药,一天不吃就难受。不吃饭,也一定要吃药。我外婆也是,每天难受,然后总是说屋顶有人,床下有人……总之就是神鬼之说,日日不停。我四姑父因为癌症截肢掉一条胳膊,他是一个眼睛很硬的人,但是也在夜里暗自流泪。即使这样,最后也没有保住生命。
每次去医院看病人,我都颇有感慨。我在想古代的医院,也有这么多人吗?晚上深夜的走廊里,很多陪护的人,睡在板床上。呼噜声此起彼伏,脸色都是憔悴的。所以古人早说了:“久病床前难有孝子”。
我不知道你生病的时候想了什么?我说说我自己吧。在生病的时候,大脑虽然是闷的,人也是无力,萎靡不振的。但大脑却很活跃。过电影一般,但这些“电影”多是不快乐的。
听听这些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身病时亦危,逢秋多恸哭”,“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谁都不愿意看到一个人在风中瑟瑟发抖,却无钱治病。谁都不愿意看到,为了治病,抛弃妻儿。但病不由人,病中的人更由不得自己。
我假设自己此刻的头脑是最清晰的,是最聪明的,那么我该对病中的你说些什么呢?那么我该对将来病中的我自己,说些什么呢?
实在是就这几年时间,我身边的亲人,同学因病去世的有几位。有癌症,有心梗,有脑梗。世界上的病名,好像数不尽。上帝和菩萨也都忙不过来吧。人自己呢,也是的。连医生有时候也救不了自己,这就是病不由人。
疾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考验。考验着生病的人,也考验者病人周围的人。人性在医院会更脆弱,眼泪在医院会更朦胧,生死之间的抉择,从来都是艰难的。
我们无法彻底避免自己生病,但你一定不要在病的时候去做决定。因为那多数是消极的。这里的“决定”包含了诸多内容,比如自杀,离婚,逃离,放弃,恐惧等。
我知道你痛苦,我也痛苦过。我知道你也许无法控制,但我还是相信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心绪。一个人要活到老,不容易,因为时间有重量,你的身体就越来越沉。一个人要活到老,也容易,因为时间流逝的很快。你只要坚持下去,就白头了。
在此刻我倒是希望,所有生病的人,有“无病呻吟”的心态。疾病就是一场体验,就像“生孩子”,痛苦在所难免,但挺过去,你会得到很多。就像我一开始说的,我得胸膜炎那一年,休学半年,思考了众多关于生命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很是珍贵。
这种珍贵是指我更坦荡了,我更注重养生了,我更乐观了。我更会内视俯瞰自己的心思了。我不是梵高,我不是海明威,我不是川端康成,所以我没有指责他们因病自杀的权力,但我有权力说不欣赏!
我喜欢张海迪,我喜欢史铁生,我喜欢霍金,我喜欢海伦凯勒,我喜欢我自己!我喜欢你!
我们无权利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选择人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有权利选择生或者死。尤其是病中的人,更会思考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但其实这是个谬论,我已经替你想过了。活人是不会体验到死的,死人是不会体验到活的。所以活着就想活着的事情就够了。乐观的人,会向病而生;乐观的人,会拉宽生命的维度。
最后我还是要给看到此文的所有人强调一点:遇到你,是我的缘;你活着,我很开心。你病了,我陪你一起度过这段日子。你是我见过最坚强的人。即使你去世了,我也会坚强的活着。我从来不在生病的时候,写这样的文章。就如我现在病好了,头脑清晰,身心健康,我才写这样的短文,来告诉你,病中的人,是最坚强的人!活着的人,是最坚强的人!你永远不会听到死人坚强活着的故事!
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散文作品。
疫情期间居家期间你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
疫情期间,宅家久了,心理上肯定是有变化的,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变化。下面是详细说明。首先要肯定你的是,你这种不适感是正常的。如果没猜错的话,在疫情期间,你的类似表现应该比这要严重,也就是不适程度会更高一些,也是正常的,疫情对于人们来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是非正常时期,面对危机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一些类似恐慌或担忧、焦虑,都是属于人类在非正常时期的正常反应,是人类面对危机应激反应的一种。
现在现在出门看到电梯按钮和门把手有点不适感也是在后疫情时代的正常反应。你能意识到它,能觉知自己的感受,这是很棒的。
那么,疫情中,人们的反应到底有哪几类呢?人们的表现有很多,大致可以归为3个区域,或者说3个象限。第一是恐慌区;恐慌区的表现是:囤积过量的食物,厕纸和不必要的药物等;传播恐惧和愤怒的情绪;不停地抱怨;转发所有的疫情信息;高度防备,疑神疑鬼;情绪很容易失控。
第二是学习区;学习区的表现是:不理会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放开要控制一切的态度;停止消耗会伤害自己的东西,包括新闻和食物;能看到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不断寻找机会;能觉察到周围的状况并思考如何采取行动;理性分析信息而不是到处传播谣言,并学习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学习防疫知识;认可大家都在尽力让疫情好转,肯定别人的付出。
第三是成长区。
成长区的表现是:
对自己和他人充满同理心感激欣赏,内心充满感恩;
反思生活价值观,保持平静和耐心,改善人际关系;
保持积极的情绪,传播正能量;
仔细观察他人的需要,替他人考虑,发挥自己的优势,想办法帮助别人;
想办法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提升创造力;
明白这就是“人生”,活在当下,关注未来,清楚下一步该做什么。
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都经历了从“ 恐慌区—学习区—成长区”的转化过程,不过每个人在每个区的表现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恐慌较来得,成长较少,疫情后的后遗症也就严重些,有些人则相反,较少恐慌,却多了很多思考的时间,做了很多以前没有做的事,改变了一些习惯,也培养了一些习惯,疫情结束后反而在各方面都得到了一些成长。
最近我一直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了,这该怎么办呀?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最近很多人问我体质怎么调理的问题,其实这是个大问题,我也从来没有很好地总结归纳过,还是给大家写一写经历唠唠嗑吧。我从小体质就不太好,不仅瘦,像过敏、肠胃感冒之类的小毛病就没断过,但那时好歹在家里,家人照顾的还行,也就这么磕磕绊绊地长大了。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情况,有点体弱多病吧,但也都这么过来的。不过这么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体质问题大爆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当年任性,在大部分同学都留在广东本地时,毅然决然地考去了北方某市,没想到刚去就被饮食打败了...我那个大学地处郊区,周围荒凉无比,除了学校食堂根本没吃饭的地方。而偏偏食堂是典型的北方(三流)大学特色,土豆烧肉不放肉,青菜里包着菜青虫,这总是怀疑自己得了大病,检查时又是正常的,该怎么办?
“总是怀疑自己得了大病,检查时又是正常的”,这句话包含两个要点:
第一:没有任何实际性症状和体征,仅仅是凭空怀疑自己得了大病;
第二:经过检查,没有发现现实的疾病存在。
这两点也正是一种精神性障碍,即疾病焦虑症( illness anxiety disorder,IAD)的基本特征。
疾病焦虑症是指 一个人在没有证据表明,甚至没有任何疾病迹象情况下过度 关注自己的 健康 状况,总是怀疑 自己已经患上或者即将患上严重的疾病,并为此忧心忡忡,不能自已。
透过以上描述,有人或者会说,这是哪门子“IAD”,不就是“疑病症”嘛。
没错,IAD就是曾经的“疑病症”。
只不过,2013年修订的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第五版精神性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中,已经删除了疑病症这个术语,理由是专家认为 对于病人来说, 疑病症带有羞辱性的意味;已经将这种状况调整到“躯体症状和相关疾病”分类下。
结果,这些患者长期甚至终生陷入这种苦恼之中。
有时候,患 IAD的人 还会将这种疾病焦虑 扩展到家人,特别是对自己孩子所遭受的轻微疾病或伤害过度关注,并做出过度的反应。
由于不断向身边的人抱怨原本不存在的疾病,结果会讨得所有人的厌烦 ,将自己陷入独立和孤独之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患者还会因此陷入“狼来了”的窘境中——当他们真正患病时,没有人在会注意和相信他的抱怨。
如何应对和治疗这种疾病焦虑症?
这可能是包括题主在内的广大网友更关心的问题。
然而,很遗憾,跟其他所有神经症一样,对于疾病焦虑症也同样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多数人,这种状况有可能会持续终生。
可能会有助于IAD控制的方法包括:
这种情况,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患者到底有没有病?”,我所说的病是器质性病变,而非精神类疾病。
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发生,我们需要清晰一个事实,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完整的整体,哪怕其中有无数脏器,他们相互间也是有所联系的。
头疼就是头部问题吗?胸痛就是心脏问题吗?腿疼就是腿部问题吗?
与其说是有病,却检查不出来问题,不如说没有做对检查,检查错部位了。
我举个例子:颈椎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是目前 社会 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同样是颈椎病,表现到患者身体上异常症状却有明显区别,有些患者可能存在头晕头疼、有些患者可能耳聋耳鸣、有些患者可能口齿不清、右心患者可能心慌气短、有些患者可能胸痛胸闷、有些患者可治肢体麻木,以上这些患者如果本身对病情不了解,他们会做什么检查,胸闷胸痛的患者去做心电、心彩、CT结果却被告知一切正常,但患者却每天实实在在感到疼痛的出现,他们害怕、他们恐慌,而在他们的家人朋友眼里却是另一种场景,他们觉得患者是装病或者精神有问题,正常人很可能被冠以精神病的名头,然后还会耽误疾病的治疗时间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最终死亡。
我们需要明白世界上的精神病毕竟处于少数,更多是在这个边缘徘徊的患者,他们可能平时生活、工作的压力过大,他们可能过于敏感和谨慎。
我们人类是肉体凡胎,有着丰富的 情感 系统,有些时候我们感知到的异常,可能并非疾病,比如;剧烈运动后的胸闷气喘、长时间蹲做导致的眩晕及黑懵、休息不足导致的胸痛、暴饮暴食导致的血压升高、情绪剧烈波动导致的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等,这些异常其实我们都能明显感知到,而且确实是多种疾病的前兆或症状,但我们需要注意这些症状是由什么诱发的,他们的诱因是什么,他们很可能不是疾病,而是我们正常的生理变化。
患者本身应该是比较敏感、细腻的人,长期怀疑自己有病,情绪过于紧张,很可能还会影响平时的睡眠质量,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神经紊乱,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这类没有器质性病变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临床上将其归纳为植物神经紊乱,与上述生理性症状还有所区别,是精神因素影响到神经系统,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主要依靠患者自己的调节和休息,医生不能给出太大的帮助,不管是药物还是手术,作用都很微小,不如自己好好玩几天,玩累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吃饱了了就玩。
所以我给出建议是: 不要着急否定自己的怀疑,可以仔细回忆,看看有哪些异常,发生这些异常前是否有明显诱因,存在即合理,相信自己的判断!
根据您的描述,如果您已经接受过系统的身体检查后,仍然觉得自己得了大病,建议您到精神科就诊,可能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到具体患了什么病,您描述的还不够确切。
精神科有很多患者,整天感觉自己周身不适,心脏难受,胃部不适,或者突发的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急诊到医院就诊, 经过系统检查后发现,各项检查都没问题 ,经过多次检查后,医生可能会建议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这样的患者来就诊时,常常伴有或不伴有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等情绪方面问题,随着情绪的不断缓解,躯体不适感也会逐渐消失的。
在临床中,我们还遇到过另一类患者,和上一种不同的是, 这类患者躯体不适感并不很明显,他们只是单纯的怀疑自己有躯体疾病, 到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没问题后,患者仍然不信,认为是医院的问题所以没检查出来,所以经常辗转于各大医院,虽然各个医院的检查结果都一样,患者仍然不相信,坚信自己患病了,这类患者大部分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类疾病,只认为自己确实身体有病,是医院的设备所以没检查出来。
总是怀疑自己得了病,检查又是正常的,该怎么办?精神科医生告诉您,您可能是 疾病焦虑障碍 。
疑病症( hypochondria),语源出自希腊语,字面意思是“肋缘下部”, 提示腹部不适的样子 。但有人提出 翻译为“虑病 ”更为合适。因为 典型的患者并不是怀疑,而是坚信自己得了某种疾病 (在没有任何躯体症状的前提下) ,即形成有关患病的超价观念; 又或是 有些患者的确可以诊断某些慢性疾病,但患者的问题在于,围绕症状的诊断治疗、保养、预防存在明显的过虑和适应不良行为 。
一般患病至少有6个月,但多害怕的疾病可能随着时期变化已经发生了变化。
药物治疗方面,原则还是 对症处理 。一定要适应证明确,如 情绪紊乱严重用抗焦虑或小剂量镇静药物有效 。
如果是压抑的愤怒,用药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造成负面问题。如强化患者角色、不良反应使症状更复杂、精神科药物的污名化使得患者的心理处境更加困难反而更难走出疑病(虑病)的陷阱。在患者状态最差时,药物治疗往往有些益处,但这个好的开始能否开启心理取向的讨论,更多 不是靠药物治疗的效果,而是服务过程中医患的互动。
我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提问。
我是一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 健康 教育的工作者,在一所大学里做学生的心理 健康 教育与咨询工作。
第一, 你说的这种情况,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我们称之为 疑病倾向, 也称为 疑病症。 即当人事对自己的 健康 状况非常关心,坚信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去医院检查又检查不出什么毛病,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可是当事人就是不相信,即便医生再三解释当事人没有病,他也持怀疑态度,还会反复去医院做检查。
第二, 凡有疑病倾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这样一些表现,一是坚信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虽经检查但仍然怀疑自己有病,而且病的不轻;二是对身体 健康 过分关注,身体稍有不适便以为出了问题;三是不相信医学检查和医生的解释,反复到本地各家医院或者到外地医院做医学检查,总怀疑是医院搞错了。
第三, 建议你不要太关注自己的身体 健康 ,既然已经在医院做了检查,而且结果正常,就说明你的身体没有病。同时,建议你在当地寻找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做心理咨询,从思想层面打消你的顾虑,减轻心理负担。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建议患者来我们精神科看看,焦虑、惊恐、抑郁、精分都可能产生这种无事实根据的怀疑,担心自己得了某种器质性疾病,甚至内脏会有不同的“不舒适感”,并且多个医院多个医生进行检查的正常结果和解释都不会打消患者的疑虑,或者只能有用一小段时间,造成患者反复、多次进行各种检查,反复去不同的医院、反复找各种不同的医生进行诊断,如果医生做出无器质性疾病的诊断,患者可能会对该医生的能力产生怀疑,有时安慰剂治疗有可能减轻患者不适感,但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过段时间还会反复,严重浪费了综合医院的医疗资源!只有精神科才能解决(在排除确实有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
生活中这样的人确实很多,富有的人有这样的,贫穷的人也有这样,看来与贫富无关。
有一种心理疾病叫疑病症,这种人就总怀疑自己得了大病,于是频繁体检,乐此不疲。这家医院检查正常就换另一家医院,好像没能检查出问题就是医院水平差似的。不只是频繁检查,还四处拿药,拿了药也不见得吃,或者吃几天就扔到一边,于是换另一种药,也是乐此不疲。家中堆满了各种检查结果和各种各样的药,而他还时不时觉得自己哪里有问题,还在永不停歇地寻找着下一个医院,好像不找到大毛病不罢休。
我遇到过这种人,他们也很痛苦,普通的劝告已经无济于事,必须要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这是一种非正常状态,应该看医生。
四十岁以上的人定期体检确实很重要,但是也应该注意体检的频率,最好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按医生的建议安排自己的体检频率。
一般都是一年体检一次,当然某些高危人群可以按医嘱每三至六个月体检一次。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也应该按照正确的方式体检。
其实普通人也应该具备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这样自己就不至于草木皆兵了,也不至于自己吓唬自己了。
现在确实有些病发病率很高,也有年轻化趋势,科学的做好防治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每天看看自己的大小便是否异常,这是比较容易的事,比如大便的次数,形状,颜色和性质等,即使不是医生也应该知道正常大便是什么样的。小便也是一样,如厕时顺便观察一下颜色,性状,气味和频率等,也会大概知道自己是否有病。
还有就是,如果出现了咳嗽咳痰症状也要简单判断一下,咳嗽的声音是怎样的,痰里是否带血等。一些消化系统症状也比较容易感知,比如恶心,厌食,呕吐,反酸等等,出现这些情况基本上自己也能判断是上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
总之,即使是普通人也应该知道一些简单的医学常识,有个最基本的判断,这样才不至于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总是无端的疑神疑鬼。
了解一些医学常识,四十岁以上定期体检,这样做就好了,如果仍然总是怀疑自己得了大病,那最好看一下心理医生。
正常与非正常的思维 健康 亚状态。
偶然怀疑是正常现象。
人人都有或多或少出现过这种疑问。
属于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在30岁以后更为明显,因为这个年龄对于事物的分辨能力达到了一个高度,理解力的提高疑问会越来越多。
长期不断的怀疑就是病态了。
长期会导致抑郁。自我分解压力,对于疑问的自我分辨和消化吸收出现了问题,‘’无‘’和‘’有‘’不能果断区分,导致怀疑加深,这种怀疑只相对于无法释疑的疑问,对于可以释疑的疑问就没有这种加深,比如看得见的受伤,随着伤口的逐渐愈合,担心也就消失了,但是像那些在媒体、朋友处听到、看到的疾病,结合自己的身体变化,就产生怀疑,不断的暗示自己,由于自身并没有问题所以仪器检查就不会查出问题。
由此分析可见,需要心理疏导,必要时需要心理治疗。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为疾病的内因。实际上当你认为有病存在时,疾病已经潜伏下来。只不过科学的仪器还未能发现,疑心生喑鬼。首先进行全面体检,让科学予以检查,至少当下疾病未转化成体质性病变。其次相信科学,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不要没有病自己给吓出病来。最后,咨询一下心理专家看是否心理出现什么问题。当然有疾病出现,一样会有前召。比如某个位置一直不舒服,说明病症前期还在气血不通阶段。如果西医说无病,也可找一个中西大夫查询一下,终久会有个结果。别怕只要是病都能治。心胸放宽疾病好一半。再加上一定的身体锻练,小问题一定能解决了。.
总是怀疑自己得了大病,去检查时又是正常的。如果我们遇到了这种病人,首先要让病人多选两家有名气的医院,通过对病情的复诊和确诊后减轻病人的担心。
如果病人已经知道了他没有实质性和器质性的病变后,还是一直担心他的病情,医生应注意病人精神方面的问题。医生可以通过交流沟通的办法去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
比如可以向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了解以下的问题:1.患者是不是经常的感到情绪低落、很少看到他笑。2.患者对日常的生活丧失了兴趣,没有愉快的感觉。3.患者经常有持续的疲惫感,精力明显的减退。4.患者的记忆力下降,容易忘事。5.患者对未来有悲观失望的感觉,喜欢自责、有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等。6.患者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他还有思维缓慢、反应迟钝等症状。如果病人感觉有以上的那些症状,就要注意患者精神方面的问题。曾有一病人,经常有种他患了重病的感觉,可是每次去医院也检查不出他哪里生病了。他的家人们替他操尽了心,大大小小的医院去了无数家,他也是偶尔的一次机会,在一家医院就诊时,有位大夫考虑到他精神方面的问题,后来经过检查后,医生考虑那个病人可能患了抑郁情绪或是疑病症等疾病。当发现病人精神方面有问题时,应帮助病人积极的调解心情,并要求病人抓紧时间去精神科诊治病情。
跑步跑得久了,身体会出现什么变化?都是好的坏的?
你有跑步的习惯吗?相信很多人都有跑步的习惯,因为跑步是很多人都喜欢的运动,因为跑步的入门门槛比较低,带给人们的好处又非常之多,所以跑步才会这么受欢迎。可是跑步不仅仅有好处,还会有坏处。我们需要公允地看待跑步,客观了解跑步的好处以及坏处。
你知道吗,跑步跑得久了,你的身体就会出现5种变化!好的坏的全部都有呢,抓紧时间来了解下。
第一种:身体素质提高
经常跑步我们的身体素质就会提高不少,身体素质提高了,我们就一定会变得非常健康。健康的身体是所有的运动者终极目的,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所以,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用运动帮助身体拥抱健康、永葆健康。
第二种:外形苗条吸睛
经常跑步会燃烧一定量的卡路里,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外形,变得匀称苗条,并且可以预防肥胖。肥胖作为现代人的通病,真的是势如破竹、犹如传染病一样飞速传播,满街行路的男男女女,有不少都是肥胖过度,这可真的是太不美好啦,因为肥胖不仅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我们的魅力。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如果你的体重基数过大的话,就不要使用这一项运动进行跑步了。如果你总是使用这一项运动进行运动减肥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到消脂作用,或者是损伤到膝盖。所以我们也不可以单纯进行跑步。
第三种:身体有力
跑步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人体的耐力以及抗压力,这两种能力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有所帮助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你想有这两种能力,那么必须要通过跑步等耐力运动帮助我们获得,而且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运动一天休息一天,必须要保持每周都有约45公里的运动量。
第四种:心理健康程度提升
跑步跑得久了,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心理健康的程度大幅度提升了不少。现代人的生活压力都不小,所以经常保持一些跑步运动还会让你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所以,你的心里健康程度还会直线上升。当你长期跑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变好了。
第五种:膝盖出现磨损
当你跑步跑久了,你的膝盖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所以,你会因为跑步而影响到膝盖的健康,这是必然的,同样也是很难避免的。那怎么办呢?其实,这是没有什么办法解决的,其实说句实话吧,就算你的防护工作做得再好,都有影响到膝盖健康的可能性。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跑步量,保证一定量的休息,尽量做好防护,让你的膝盖变得健康起来。
跑步跑得久了,你的身体就会出现5种变化!好的坏的都有,现在你知道都有什么了吧。相信你通过本文,已经对于跑步有了公允的了解了。跑步可以给你好处以及坏处,看上去还是好处比较多呢。所以跑步运动还是值得我们花上一些时间去进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