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身运动 > 正文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

共济失调是什么意思?

共济失调是肌力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临床表现为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如: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

扩展资料

脊髓的前角细胞接受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下底核、小脑、前庭迷路系统,深感觉等上行下行传导束的调节与控制,使人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来恰当地完成随意运动,保持平衡,若上述部位发生病变,导致协调作用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常见的病因有:

  1. 血管性病变:小脑出血、小脑梗死等。

  2. 感染性病变:小脑脓肿、小脑脑炎等。

  3. 肿瘤性疾病:星形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听神经瘤、室管膜瘤等。

  4.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家族性脊髓性共济失调、遗传性脊髓性共济失调、橄榄桥脑小脑萎缩、Shy-Drager综合征、帕金森病等。

  5. 中毒代谢性病变:酒精性皮质小脑变性、副癌性小脑变性、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6. 周围性前庭疾病:梅尼尔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等。

出现共济失调现象的需要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常规的检查和治疗。

参考资料:共济失调症-百度百科

什么是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因此,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什么是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ataxia)是指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平稳。即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杜医生可以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中将由于小脑发生病变导致的共济失调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主要表现为协调运动障碍即无法保证随意运动的速度、频率、幅度和力量控制

什么叫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肌力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临床表现为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共济失调可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引起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引发脊髓型颈椎病、痉挛性脑瘫等并发症。共济失调无传染性,发病率为0.003%-0.005%,多见于酗酒人群。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性质不一样,病因也不一样。1.感觉性共济失调病因有:①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病;②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颅底畸形、脊髓病、肿瘤;③脑干血管性疾病如梗塞、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④丘脑顶叶通路或顶叶血管性疾病、肿瘤。2.前庭性共济失调病因有:①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特发性双侧前庭病;

什么是共济失调?有哪些表现?

一、什么是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二、常见症状

1、姿势和步态改变:站立不稳,步态蹒跚。

  2、随意运动协调障碍: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

  3、言语障碍: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

  4、眼运动障碍:眼球运动肌共济失调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

  5、肌张力减低:可见钟摆样腱反射,见于急性小脑病变。

  6、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步行时不能直线。

  7、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

共济失调(ataxia)是指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平稳。即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共济失调是肌力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表现为机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

  为脊髓后索损害。病人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如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常目视地面行走,在黑暗处难以行走。检查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和闭目难立(romberg)征阳性等。 二、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病变使空间定向功能障碍,以平衡障碍为主,表现站立不稳,行走时向病侧倾倒,不能沿直线行走,改变头位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正常,常伴严重眩晕、呕吐和眼震等。前庭功能检查内耳变温(冷热水)试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愈接近内耳迷路,共济失调愈明显。 三、大脑性共济失调

  额桥束和颞枕桥束是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的联系纤维,病损可引起共济失调,症状轻,较少伴发眼震。

  表现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

  (1)随意运动协调障碍:小脑半球损害导致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表现辨距不良(dysmetria)和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眼球向病灶侧注视可见粗大的眼震。上肢和手共济失调最重,不能完成协调精细动作,表现协同不能,快复及轮替运动异常。字迹愈写愈大(大写症)。

  (2)姿势和步态改变:蚓部病变引起躯干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上蚓部受损向前倾倒,下蚓部受损向后倾倒,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小脑半球病变行走时向患侧偏斜或倾倒。

是不是协调能力,不太懂也。

相关文章:

  • 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024-02-06
  • 呼吸道疾病高发,DMD孩子还能运动吗?2024-02-01
  • 康复治疗是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锻炼训练、生活习惯调整等?2024-01-29
  • 球型补偿器 e型球形补偿器球心距是什么意思2024-01-27
  • 12.5/80-18-12 IMP600的轮胎是什么意思2024-01-27
  • 动手能力强生活自理能力强会干活和拿笔姿势正确不正确有关系吗?2024-01-25
  • 我感觉几个男生一起打排球没什么意思。2024-01-24
  •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加强锻炼?2024-01-22
  • sca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以及锻炼吗?2024-01-20
  • 运动神经元是什么意思?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