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出气粗,不想吃饭,帕金森多年
帕金森病,一种影响大脑运动控制区域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会逐渐恶化,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一位老人近期出现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的症状,这些问题的出现,让人不禁思考是否与帕金森病的发展进程有关。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长时间的病程可能伴随着药物治疗的复杂性。长期服用帕金森药物,虽然对控制症状至关重要,但同时也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等副作用,进而影响患者的食欲。因此,优化药物治疗策略,以减轻这些副作用,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针对患者呼吸急促和食欲不振的现状,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以及是否出现了预期之外的副作用,是调整治疗方案的基础。可能需要考虑是否可以调整药物的组合、剂量或者用药时间,以减少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影响。此外,药物治疗的调整不应孤立进行,而应结合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饮食习惯以及可能的辅助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营养咨询等,进行全面考虑。
在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对于食欲不振的应对策略也至关重要。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吞咽困难可能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此,在饮食选择上应更加注重食物的质地和口感,以易于咀嚼和吞咽为原则。可以选择软食、糊状食物或通过细嚼慢咽的方式,逐步增加食量和营养摄入。此外,保证餐前餐后的舒适感,如避免饭后立即躺下,可以减少胃部不适和反流,有助于提高食欲。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在面对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挑战时,通过调整药物治疗、优化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策略,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密切的医患沟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调整,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都将发挥关键作用。
帕金森是怎样造成的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和神经精细调节的能力。这种疾病是由于脑部特定区域的神经细胞死亡或受损造成的,这对于正常的运动控制至关重要。然而,至今尚不清楚帕金森病的具体起因,但有一些因素被认为与该疾病的发展有关。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例如,帕金森病的早发性形式可以通过突变的Parkin、DJ-1、PINK1等基因传递给后代。这些基因突变会干扰细胞正常的蛋白质分解和清除功能,导致神经细胞受到毒性蛋白质的蓄积和损害。
2. 神经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聚集: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中,存在着聚集的蛋白质斑块,称为Lewy小体。这些蛋白质主要是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聚集形成的。这些聚集会干扰神经细胞正常的功能,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3.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一种细胞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情况,常见于由于细胞损伤或氧化反应的异常引起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氧离子和自由基的产生数量增加,而抗氧化物质的产生相对减少。这导致细胞内的氧化应激程度增加,最终导致神经细胞的损害。
4. 炎症反应: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涉及到帕金森病的发展。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受损组织进行修复和清除的生理反应。然而,慢性炎症可能导致炎症介质释放增加,进而引发神经细胞的死亡和毒性蛋白质的积累。
此外,环境暴露也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有一定影响。一些研究发现,接触农药、重金属等某些环境杂质的人群,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尽管环境因素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生起一定作用,但是它们对于大多数病例的发展仍然是个别案例,不具有普遍性。
总结起来,帕金森病的发生是由遗传、环境因素以及非正常的神经蛋白质聚集和慢性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首次描述。它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的锥体外系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是中脑黑质,特别是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多巴胺(DA)在大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调节运动、情绪、学习和记忆等功能。在帕金森病中,由于黑质中的DA能神经元变性,导致多巴胺的生成和释放减少。这会干扰正常的运动控制,引发一系列症状,如震颤、僵硬、步态障碍和平衡问题。
帕金森综合征则更为广泛,包括帕金森病、帕金森症候群和其他与帕金森病相似但病因不同的疾病。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免疫系统异常和神经退化等。部分研究表明,环境毒素、重金属暴露、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可能在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的病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知多个基因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包括α-synuclein、PINK1、Parkin等基因。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黑质神经元的异常和死亡,进而引发帕金森病症状。
环境因素也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杀虫剂、重金属和环境毒素,可能增加帕金森病的风险。此外,年龄和性别也是帕金森病的风险因素,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目前,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医学研究正不断深入探索这些疾病的各种潜在因素,以期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而言,及早诊断、综合治疗和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对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为什么会得帕金森的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脑部中黑质细胞的死亡和退化。黑质是大脑中一个重要的区域,它产生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并控制肌肉活动和协调运动。至今为止,科学家对于帕金森病的具体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但已知以下可能与其相关: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以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和酪氨酸羟化酶2(tyrosine hydroxylase 2)基因等都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关。
脑部神经元的损伤:许多研究表明,脑部神经元的损伤可能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神经元的死亡和退化可能与脑部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有关。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毒物、化学品、重金属等因素也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年龄和性别:年龄越大,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越高。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帕金森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治愈方法。但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中医学又称“颤证”或“颤病”,是一种长期、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运动障碍疾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常常伴随着非运动障碍症状,如嗅觉障碍、痴呆、抑郁、焦虑、快速动眼睡眠障碍等。该病呈慢性进展性发展,可累及多个系统,以黑质多巴胺能系统变性和残存神经元出现特征性包涵体―――路易小体病理改变为主。帕金森病在全球影响着大概7百万~10百万人的生活,在未来的几十年里PD在年龄>50岁的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将会翻倍。且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且男性稍高于女性。PD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就诊往往已至疾病的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已无法有效逆转疾病的进程,故早期诊断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但根据早期临床表现诊断误诊率高,结合临床表现、生化标志物、影像学表现等辅助检查,提高帕金森病诊断的准确率。运动前期表现:
1、嗅觉器官功能障碍
最早认为PD是一种纯运动障碍疾病,无感觉系统障碍,近年来研究显示PD伴有感觉系统障碍,尤其是嗅觉障碍,既往研究数据表明45~90的PD患者存在嗅觉异常。有学者在研究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的风险因子时发现,嗅觉损伤功能障碍会增加帕金森病的风险,而在患有帕金森病的直系亲属中也发现在帕金森病的进展中有嗅觉功能减弱。神经病理研究发现Lewy小体出现在黑质以前就已出现在嗅觉系统。人脑尸检发现在负责嗅觉识别的梨状皮质中发现神经元丢失及α-突触核蛋白病理改变。对嗅觉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人和非帕金森病人的嗅觉上皮细胞做组织活检表明,嗅觉功能障碍更多是因为嗅觉上皮细胞损伤。啮齿动物相对来说拥有更大的嗅球,在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中,α-突触核蛋白病理改变在整个嗅觉系统中均有改变并且与运动疾病进展相关。然而嗅觉病理程度与疾病病程及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绝大多数嗅觉功能障碍无明显症状,目前尚对此也尚无好的治疗方法。
2、胃肠功能障碍
(1)便秘便秘被认为是帕金森病运动前期的最有力和持续时间最久的证据,有60~80帕金森病患者存在便秘。目前关于PD患者便秘发生的病理机制仍然了解甚少。一种可能的推测是PD的临床前期,食物在胃肠道通过的时间延长可能导致神经毒素的吸收增加。另一种是帕金森病人肠道神经丛中发现路易小体病变,可能因此导致肠肌层多巴胺生理功能紊乱。路易小体可能影响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引起便秘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流涎30~52的PD患者经常出现流涎的现象,这是由于PD患者吞咽很慢,唾液在口腔中聚积,外溢而出。部分患者嘴唇闭合不紧以及头向下低垂,都可能使流涎越发严重。其机制是胆碱能神经亢进致唾液分泌增多所致,但也有研究认为是吞咽困难。吞咽功能失调可能是PD早期症状之一,Potulska等研究证实,PD患者早期就存在口咽部及食管转运的延迟,并随病程进展而加重,可能是迷走神经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致。
3、睡眠障碍
(1)失眠(insomnia)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易醒、睡眠持续障碍(如:片状睡眠)等,是早期睡眠异常的表现。病人主观上睡眠感不足导致白天疲乏、头昏脑胀等症状。客观标准是多导睡眠图(PsG)证实睡眠潜伏期延长、觉醒次数增多,觉醒时间>30min,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晚<6.5h。
(2)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RBD是一种由快速动眼睡眠时期肌肉异常麻痹导致的深眠状态。很大一部分RBD发展为PD。这表明在脑桥延髓部位有路易小体病变及神经元功能障碍。具有RBD表现的PD患者的纹状体神经元缺失的易感性明显高于无RBD症状的患者,可见对RBD的早期诊断可降低其进一步进展的的风险。
4、早期情感认知障碍
典型的“帕金森性格”包括抑郁、焦虑、淡漠、疲乏这些NMS;有关数据显示,约35~45的帕金森病人。
时伴有抑郁症状。PD患者合并的抑郁一般为轻到中度,发生自杀倾向的概率比较低。抑郁症状的出现分为器质性和心因性两种,前者表现为即使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明显改善,抑郁症状仍然不见改观。而心因性,则是由于担心病症无法治愈产生的心情烦躁等情绪。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丘脑底核不仅包括运动相关的神经核团,也包含与情绪和认知相关的结构。患者早期可以出现主动性的下降及自我尊重能力的减退。而认知障碍主要体现在视觉空间的处理和执行功能上存在障碍。帕金森病伴发抑郁可能与边缘系5-羟色胺神经传导路受损及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和多巴胺神经元受损有关。对于帕金森病的认知障碍,有研究认为可能与α-突触核蛋白、tau及β-淀粉样蛋白的联合作用相关。
早期运动障碍表现
PD的运动症状通常隐袭出现,多发生于60岁以上,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患者所注意。PD的传统诊断主要依靠动作迟缓合并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姿势反射丧失其中的一个。但是一部分病人仅仅有静止性震颤或者肌强直而无运动迟缓的表现。考虑到PD进展缓慢,这一类病人应该诊断为PD,并密切随访。
基因检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PD致病基因逐渐被发现,人们也意识到遗传因素有可能在P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目前已经发现少数(5~10)PD患者,出现家族性遗传特征。家族性的PD患者中检测到α-突触核蛋白基因的几个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导致了α-突触核蛋白的致病性及路易小体的形成。最近又发现parkin、PINK-1、LRRK-2及DJ-1等单基因突变与PD的发病有关。LRRK-2基因突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常见的突变形式,在其自身磷酸化或底物磷酸化后发挥毒性作用,致使PD的形成;LRRK-2基因突变在PD家族中的阳性检出率为5~40,在散发性PD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也可达2。因此,检测LRRK-2基因突变是筛选PD高危人群的重要环节之一。尽管目前发现该基因的突变仅是极少数遗传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因,但已经大大地加深了人们对帕金森病的发生的了解,并必将有助于人们寻求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手段,这对大多数非遗传性帕金森病患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因素中,遗传基因已成为帕金森病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正在进一步研究中。生物学标志物许多疾病可以依靠检测血液或者其他体液中特异分子标志物而帮助诊断。目前尚无神经退行性病变能依靠此类检测确诊,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但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有研究已从血液或脑脊液中获得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的指标,包括丙二醛、活性氧、8-羟基-2-脱氧鸟苷、血小板、泛癸利酮、尿酸及谷胱甘肽等,研究表明PD患者上述指标与正常人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8-羟基-2-脱氧鸟苷是较常用来评估氧化应激的指标,有试验检测并比较了72例PD患者及正常受试者的尿8-羟基-2-脱氧鸟苷水平,结果显示尿8-羟基-2-脱氧鸟苷的平均值随着PD的病程发展而增高,并且不受多巴胺剂量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提示,尿8-羟基-2-脱氧鸟苷是评估PD进展潜在有用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脑脊液中的标志物可以避免系统内的干扰,并且准确反应疾病在中枢系统的进程。
另外,血清类样品以及脑脊液可以连续收集并且方便纵向随访观察,对预测疾病状态具有重要价值。PD患者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下降,并且可能与年龄相关[25]。α-突触核蛋白寡聚物与α-突触核蛋白单体的比值对区别疾病的分期及进展速度具有重要意义[26]。PD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可以预测其发生痴呆的倾向性,不过仍需大量纵向临床随访。血尿酸水平。帕金森病作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为主要病理特征且在帕金森病神经元变性期间,神经元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受损、氧化水平升高且自由基大量产生;尿酸是嘌呤碱和核酸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作为机体内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其他活动自由基和螯合物金属离子等功效,因此能够拮抗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降解和蛋白的硝基化、螯合铁离子、抑制铁依赖的抗坏血酸氧化所致的氧化损伤;而在帕金森病中,由于血尿酸水平的下降致使氧自由基、氮基的毒性作用减弱,因此帕金森病者体内氧自由基相对增加,从而导致细胞功能和结构改变等,进而造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坏死,所以血尿酸水平下降是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这样又为帕金森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新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影像学改变
1、经颅超声成像技术(TCS)
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TCS)是一种新的用于检测脑实质的超声成像技术,其检查是通过完整的颅骨使用听骨窗进行的。PD患者在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中表现为黑质的回声信号增强。大约90PD患者黑质回声信号较同年龄对照组增加75,在受累肢体的对侧脑组织中回声增强更加明显,早发患者比晚发患者回声增加明显。而这种强回声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并且不随疾病的进展而改变,可见黑质的这种强回声改变是帕金森病的一种特点而非帕金森病分期或者分级的标志物。
2、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MRI技术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7TMRI可以发现PD病人的黑质的形态学改变[30]。磁化传递MRI可以检测到PD病人的黑色素下降。扩散张量(DTI)磁共振成像可以发现PD患者黑质内水流缺乏定向性。MRI容量分析发现,PD病人的皮质体积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不过这种减少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与较差的神经生理学检测方法有关。新的MRI技术可以评估中脑内铁含量,这可能帮助明确患神经退行性帕金森症的风险。
MRS是最近一种较为常用的分析技术,能进行活体脑组织的代谢、生化研究的定位及定量分析。通过最常用的核素lH信号可检测活体脑组织中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hc)等化合物的含量,计算出NAA/Cr或Cho/Cr比值等常用评价指标,可反映神经元和髓鞘完整性以及评价其退行病变程度。目前已在PD动物模型上证实,黑质致密部和纹状体的NAA下降程度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程度呈正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MRS在PD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作用,MRS将会成为PD早期诊断的另一新领域。
3、多巴胺功能检测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辅助诊断检查。其同样被用于典型及非典型帕金森病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功能检测。PD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从而导致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递质系统缺失。在人体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递质系统内有一系列特征性的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等,参与了多巴胺的合成、储存、释放、重摄取、生物学效应等过程。在PD患者中,这些神经递质的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等发生的特征性变化可以与类帕金森症相区别。将可以与这些代谢酶、蛋白、受体等特异性结合的放射性示踪剂注射到被检者体内后,应用PET和SPECT灌注技术进行成像和测量,显示这些示踪剂结合的体内代谢物在分布、数量等指标上的变化,从而达到诊断疾病、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目的。目前在PD诊断领域中应用的PET显像,包括多巴胺能系统成像和非多巴胺能系统成像,应用配体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包括多巴胺转运体显像、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显像和多巴胺D2受体显像;非多巴胺能系统成像,包括葡萄糖代谢显像、小胶质细胞显像等。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可以用于评价纹状体突触前的多巴胺能神经纤维末梢的功能状态,是目前最敏感的PD标志物。Jennings等[37]应用123I标记的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托烷(β-CIT)为显像剂,通过SPECT显像研究了35个怀疑为PD的患者,评估体内多巴胺能系统的完整性,以临床诊断和为期6个月的随访为“金标准”对照研究,结果诊断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可鉴别诊断PD。应用PET/SPECT结合特异性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可以在活体状态下显示PD特征性的代谢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PD,并对PD的分期、疗效评价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