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身运动 > 正文

前庭器官主要负责感知头部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当它受到积水的压力刺激时,就会向大脑发送错误的信号

试述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

前庭器官由椭圆囊、球囊以及三个半规管组成,其中毛细胞是关键的感受细胞。作为人体重要的平衡器官,前庭器官负责感知身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头部在空间中的位置。三个半规管主要对人体的旋转运动和变加速运动做出反应;而椭圆囊和球囊则主要负责感知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和减速以及头部位置的变化。当这些感受细胞受到适当的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并通过前庭神经传递至小脑和大脑,进而引发反射性调节活动,以保持身体平衡,并产生相应的速度感觉。

什么叫前庭功能

前庭功能是指人体头部内前庭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感知平衡和协调运动。具体来说,前庭功能包括头部位置感知、运动感知以及加速度感知等。其主要作用是协助人体维持平衡感和空间感,并在各种复杂的运动中保持稳定的姿态。同时,前庭功能还参与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信息的整合过程,以获取全面的环境感知信息。此外,前庭功能还与自主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影响心跳、血压等生理反应。以下是关于前庭功能的详细解释:
前庭功能的具体运作机制如下: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感知过程来实现对平衡和空间位置的感知。当前庭器官受到刺激时,它会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和解析。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包括大脑皮层、小脑和脑干等。通过这些神经系统的处理,大脑能够准确感知头部位置、运动状态以及加速度等信息。前庭功能的正常运作对于维持人体平衡和稳定姿态至关重要。一旦前庭功能受损或失调,可能会导致眩晕、跌倒等问题。
前庭功能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行走、跑步、跳跃等运动都需要依赖前庭功能来保持平衡和空间感。此外,在复杂的运动环境下,如开车或坐船等情况下,前庭功能也能帮助我们保持稳定的姿态和应对突发情况。因此,保持前庭功能的健康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和保健措施来维护前庭功能,如进行平衡训练、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等。当遇到前庭功能受损的问题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

我从小就晕车,而且特别严重,心里作用很大,想到要坐车就开始不舒服,口水就特别多,这种情况怎样防治?

晕车的原因
运动病又称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等的总称。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晕车除了和人体的个体差异有关系以外还和人体的前庭平衡器官这个平衡系统有关系。前庭器官是人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就好比是眼睛的作用是视觉反应,鼻子的作用是嗅觉反应一样,耳朵的作用就是产生听觉,而前庭的作用就是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前庭可以感受到人体头位、体位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人身体的姿势,达到身体平衡。
运动员的前庭器官的确是要特别稳定的,但是同时也要经过特殊训练才能达到高超的平衡能力。
所以说打球好的人一般都晕车这种说法是乱讲
怎样预防晕车
1可取新鲜生姜1片,或鲜土豆1片,贴于神劂厥穴(肚脐),用伤湿膏盖贴, 同时将伤湿止痛膏贴于内关穴,用手指轻轻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鲜姜,也有 一定的预防作用。
2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挤压,皮中便会喷射出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3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4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易晕车。
5 无药之时,晕车者可在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在体内过分晃动,上车后双目注 视远处,尽量少看近处物体,尤其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拊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 密封较严的汽车或汽油味偏大的车厢要注意通风,这样有助于预防晕车现象发生,如 稍感不适,应立即选择靠车前方合适位子睡觉,睡觉--往往是最好最省钱有效的防 晕车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产生晕车的原因:
简单的说有以下几点:
1、个体差异。当传入的平衡刺激过分强烈时,如急刹车、剧烈旋转时,即使在平衡系统安全正常的状态下,也会让人感到头晕,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片刻即可消失。但有些人这种耐受力差,对轻微的平衡刺激即产生强烈的反应。
2、睡眠差、过度劳累时容易发生。
3、过饥过饱时亦易发生。
4、患某些耳部疾病时可发生。
5、车厢密闭使空气不流通,或某一些物质的气味刺激,如汽油等。
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运动病的最佳防治方法是避免或离开能引起该病的环境,但这很不现实。以前防治疗运动病多采用药物,主要为镇静止吐药,如乘晕宁、东莨菪碱、安定等,抑制中枢兴奋,缓解消化道痉挛。但这些药物多有作用慢,口干、嗜睡等副作用,而且疗效不理想。市场曾有一种耳后皮肤贴剂,为东莨菪缓释剂可经皮肤渗透吸收,但仍不能消除该药物固有的副作用。其它如:贴肚脐、压内关穴、开窗通风向前注视等也是常用而作用极有限的方法。还有就是前庭锻炼方法,如同飞行员训练一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反复刺激前庭,如:旋转椅、秋千、俯虎、荡船等,使前庭产生适应习服,可以达到减轻运动病症状的目的。但如果停止训练或脱离该刺激环境,运动病症状会再次出现。
还有其它土方法就是:
鲜姜: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
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两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也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会晕车。
伤湿止痛膏: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指掐内关穴: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
晕车的治疗
晕车是指乘坐车时,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贴肚脐、压内关穴、开窗通风向前注视等也是常用而作用极有限的方法。也可以听听音乐,转移注意力.锻炼身体.抵抗力弱的人容易晕车.
治疗
治疗晕动症的明确方法是阻止引起你不舒服的活动。但是这种不舒服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如果你有晕动症倾向,在作任何旅行时应该准备包括估计阻止这种不适,并妥善处理产生这种不适的机理。
常规治疗
医生可以推荐使用各种抗恶心药物,例如:通过减少耳朵内运动感觉神经的感觉而减轻恶心的苯海拉明,如果你需要这种药物,医生将提供更加有效的药物。为了更加有效,在你出发起前就应该口服抗恶心药物。
如果你将开始一个长途旅行,医生将提供莨菪胺,它以胶布的形式贴在耳后皮肤上,定时释放以减少肌肉痉挛而引起的呕吐。这块胶布释放莨菪胺到血液中持续3天以上,如果你对晕动症特别敏感,医生将鼓励你口服抗恶心药物代替贴这种胶布。
辅助治疗
许多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依赖于预防和阻止晕动症的原理相同。生姜是一种十分受喜爱的天然药物,它是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恶心药物并且可以当茶饮、当糖果吃或被制成胶囊的形式服用(每4小时2粒,旅行前一天或在旅行需要时),它应该空腹服用。
指压治疗
大量科学试验表明腕部心包经间使穴在减轻恶心中存在效用。你可以购买这种有治疗作用的腕带,在旅行中放在这一点上。当在指导下佩戴时,这个带子上的结节对针压点有压力,并可减轻恶心。这种腕带经常被普通内科医生和诊所医生喜爱,并且在许多药房和旅游物品商店出售。
对胸廓基部(脾经腹哀穴)实施针治疗据说对减轻恶心特别有效。
预防
为了减轻晕动症的易感性,有许多方法可以使用,除了上述建议外,下列方法可能很有帮助。获得充足的新鲜空气,打开小汽车的窗户,到轮船甲板的前端,打开飞机头顶的通气孔。
尽量保持头不动,闭上眼睛,凝视主焦点或是另一个不动的物体。并且坐在感觉运动最小的地方——小汽车前仓的坐位,轮船中间或是轮船前仓的舱位或者机翼上方的坐位。警告不要坐在与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运动相反的坐位上,不要在运动中阅读。
进食低脂、淀粉类食物,并且不要进食有强烈刺激气味和味觉的食物。
不要喝酒、抽烟,它们可以引起恶心。
如果恶心是顽固的,试着吃一点橄榄,服一点柠檬,这些食物使口腔干燥,并帮助减轻恶心。苏打饼干可以帮助吸入过多的唾液,并在胃内起到中和胃酸作用。如果你感到疾病严重到不能再吃时,试着喝一点生姜水(完全由生姜制成)或者任何一种含二氧化碳可乐饮料经常吃某些食物对晕车有没有帮助没有查阅到,不过看到了一套对晕车有帮助的物理推拿疗法。
1、搓大鱼际。
大鱼际在大拇指下方,肌肉隆起之处,用两手上下交替搓摩大鱼际。
2、按揉太阳穴。
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用两手中指分别按摩左右太阳穴。
3、推摩双颊。
用手掌向上推摩两侧面颊,推摩轨迹如一个“0”字型。
4、刮擦鼻旁。
用两大拇指在鼻梁两侧自上而下刮擦。
5、按揉迎香。
迎香穴在鼻孔两侧,鼻唇沟内模平鼻中点。用两手食指分别按住迎香穴按揉。
6、按摩风池。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相平处,用食指、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
晕车的原因及预防2007-12-16 16:00生活中常有些人坐上汽车后没多久就觉得头晕,上腹部不舒服、恶心、出冷汗,甚至呕吐;尤其当汽车急刹车、急转弯或突然起动时更厉害,下车休息片刻即可逐渐减轻或恢复。有的人这种晕车症状还可持续几天。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体能判断方向和维持自身平衡,主要由皮肤浅感受器、眼睛、颈和躯体的深部感受器及内耳等共同负责,其中以内耳最为重要。内耳的半规管以及椭圆囊和球囊主要有平衡功能。半规管有三个,互相垂直,构成空间的三个面。它们接受外界的平衡刺激,通过前庭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平衡中枢,来调节、管理平衡反应。
为什么会晕车呢?
1、个体差异。当传入的平衡刺激过分强烈时,如急刹车、剧烈旋转时,即使在平衡系统安全正常的状态下,也会让人感到头晕,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片刻即可消失。但有些人这种耐受力差,对轻微的平衡刺激即产生强烈的反应。
2、睡眠差、过度劳累时容易发生。
3、过饥过饱时亦易发生。
4、患某些耳部疾病时可发生。
5、车厢密闭使空气不流通,或某一些物质的气味刺激,如汽油等。
怎样防治晕车呢?
1、常晕车者在乘车前可服乘晕宁,成人每次25毫克,小儿酌减,以防晕车反应。
2、乘车前进食不过饱或过饥。
3、乘车前不宜过劳,前夜睡眠要好。
4、可坐汽车的前部,以减轻颠簸,打开车窗使通气良好,并将头稍后仰靠在固定位置上,闭目,以减轻头部震动和眼睛视物飞逝而引起头晕加重。
5、呕吐时可服吗丁啉或胃复安等。精神紧张时可服镇静药,如安定等。
6、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在抗头晕上要下功夫,如多做转头、原地旋转、翻滚等运动,通过这些运动使晕车得到缓解。
1. 为什么会晕船、晕车、晕机?
运动病又称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等的总称。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对半规管和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半规管内有壶腹嵴,椭圆囊球囊内有耳石器(又称囊斑),它们都是前庭末梢感受器,可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半规管感受角加(减)速度运动刺激,而椭圆囊、球囊的囊斑感受水平或垂直的直线加(减)速度的变化。当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发生旋转或转弯时(如汽车转弯,飞机作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作用于两侧内耳相应的半规管,当一侧半规管壶腹内毛细胞受刺激弯曲形变产生正电位同时,对侧毛细胞则弯曲形变产生相反的电位(负电),这些神经末梢的兴奋或抑制性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向前庭中枢并感知此运动状态;同样当乘坐工具发生直线加(减)速度变化,如汽车启动、加减速刹车、船舶晃动、颠簸,电梯和飞机升降时,这些刺激使前庭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细胞产生形变放电,向中枢传递并感知。这些前庭电信号的产生、传递在一定限度和时间内人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强度和时间的耐受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致晕阈值,如果刺激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出现运动病症状。每个人耐受性差别又很大,这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视觉、个体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空气异味)等因素影响,所以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只有部分人出现运动病症状。
2. 如何预防和治疗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
确切地讲运动病不是真正的疾病,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同,它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急反应。因此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根治或治愈措施,现有的各种防治方法都是暂时缓解症状或延缓它的发生。
运动病的最佳防治方法是避免或离开能引起该病的环境,但这很不现实。以前防治疗运动病多采用药物,主要为镇静止吐药,如乘晕宁、东莨菪碱、安定等,抑制中枢兴奋,缓解消化道痉挛。但这些药物多有作用慢,口干、嗜睡等副作用,而且疗效不理想。市场曾有一种耳后皮肤贴剂,为东莨菪缓释剂可经皮肤渗透吸收,但仍不能消除该药物固有的副作用。其它如:贴肚脐、压内关穴、开窗通风向前注视等也是常用而作用极有限的方法。还有就是前庭锻炼方法,如同飞行员训练一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反复刺激前庭,如:旋转椅、秋千、俯虎、荡船等,使前庭产生适应习服,可以达到减轻运动病症状的目的。但如果停止训练或脱离该刺激环境,运动病症状会再次出现。
既往,世界各个国家的前庭平衡医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运动病的防治研究,但收效甚微,终无突破。现在好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研究所、眩晕诊疗康复中心主任,胡广艾教授、主任医师根据前庭平衡医学原理,结合前庭临床经典理论,经过十多年临床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治疗晕动病的仪器-电子防晕仪。该仪器可通过电子振荡产生脉冲电信号,再通过双耳部电极作用于人体内耳平衡器官-前庭,抵消或削弱人体受到过度运动-直线和角加(减)速度刺激使前庭产生的过量生物电,减少和阻止前庭神经冲动向中枢传递,从而提高前庭器官对各种运动刺激的耐受性,达到治疗运动病的目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开创性的运动病治疗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一改往昔旅行时靠服镇静药心烦、口干、昏昏欲睡的状态,使今日旅程潇洒、轻快,尽情饱览美丽的祖国山水,享受现代文明的快乐。
该研究课题经专家评审鉴定为"国际首创"水平,先后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全国发明博览会银奖、国家专利(98 3 26062.1),列为天津市科技创新、推广产品。该产品(津药器监(准)字98第226031)一经投放市场,立即得到广大运动病患者的好评。
3. 为什么晕车的人能够开车,却不能乘车?
因为运动病主要是人体前庭神经系统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故前庭神经系统的兴奋度的高低是关键。前庭神经系统属于低级中枢,它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影响,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抑制作用。当晕车的人开车时,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高度兴奋对前庭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自然就不会晕车了。而以乘客身份乘车时,则不具有这种效应。同样,当战斗警报拉响时,原来晕船的海军将士即刻能够以昂扬的斗志投入战斗。
4. 为什么有些人原来晕车,但得了眩晕症后却不晕车了?
内耳前庭功能良好是产生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前庭功能丧失,人体也就失去接受各种加(减)速度运动刺激的能力,即各种引起运动病的不良或超限刺激对人体失去作用,所以,原来晕车者在得了眩晕症后,其中部分双侧前庭功能丧失者(耳毒性药物中毒、双侧迷路切除术、反复的眩晕发作等)就不晕车了。
5.为什么晕车的人所乘车辆越高级,越容易晕车?
尽管内耳前庭功能良好,能够接受各种加(减)速度运动刺激,是产生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适宜产生运动病的加(减)速度运动刺激有一定的范围,那些高频率的颠簸(一般车辆产生)不是它的适宜刺激,而衡稳性能较好的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涌动样的加速度晃动才最合前庭的口味。所以车辆越高级,越容易晕车。
6.汽油味可以引起晕车吗?
晕车是由于内耳前庭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汽油味可能会加重某些晕车人的恶心症状,但不是引起晕车的原因。试想,呆在家中闻汽油会晕车吗?至于有些人对汽油过敏,则另当别论。
种种预防晕车法
1、 乘晕宁(眩晕停)。在乘车、船前4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1至2粒,小儿酌减。
2、 感冒通。在无乘晕宁的情况下,可用感冒通替代,方法同上,效果一样。
3、 也可用安定片1片,维生素B1两片,乘车前40分钟温开水送服,亦能防止晕车。
4、 可取新鲜生姜1片,或鲜土豆1片,贴于神劂厥穴(肚脐),用伤湿膏盖贴, 同时将伤湿止痛膏贴于内关穴,用手指轻轻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鲜姜,也有 一定的预防作用。
5.胃复安: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6.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挤压,皮中便会喷射出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7.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8.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易晕车。
9.伤湿止痛膏: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10、指掐内关穴: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
11、无药之时,晕车者可在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在体内过分晃动,上车后双目注 视远处,尽量少看近处物体,尤其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拊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 密封较严的汽车或汽油味偏大的车厢要注意通风,这样有助于预防晕车现象发生,如 稍感不适,应立即选择靠车前方合适位子睡觉,睡觉--往往是最好最省钱有效的防 晕车方法。
有晕车史的,乘车前可饮用些酸辣开胃的食物,勿食甜食及油腻食物,且忌过饥过饱
治晕车晕船的妙法
广东省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詹培源介绍,晕车、晕船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器质性的原因,也有功能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儿童中男孩发生率要高于女孩,成年人则是女性比较多见。
平常我们习惯于在地面上行走,而不习惯于比较陌生的运动刺激,如乘车、乘船、乘飞机时的上下颠簸和动摇不定。有的健康人,并无器质性疾病和功能障碍,在接受上述的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强烈的运动的刺激后可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晕车、晕船、晕机的现象。这是一种生理性十分正常的反应,只要人们脱离刺激环境后症状可自然消失。
晕动病的症状常为逐渐发展的,从胃部不适到恶心、出冷汗,最后到呕吐。晕动病是可以预防的,虽然每个人的体质和敏感程度不同,有些人特别的敏感,但还是有办法帮助这些容易晕车的人避免出现晕动病的情况。
(1)加强锻炼身体,加强前庭器官耐受性。晕动病多发生于前庭器官比较敏感的人。因此,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多做转头、弯腰转身及下蹲等动作,以增加前庭器官的耐受性。
(2)吃得过饱、疲劳、睡眠不足、空气污浊、情绪紧张及汽油和油烟等特殊气味都可能促使晕动病的发生和症状加重,因此要避免这些不良因素。
(3)特殊的前庭训练。可通过康复训练预防晕动病,如反复多次乘船、乘车训练,以提高前庭器官对不规则运动的适应能力。此外,害怕晕车的人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活动,特别是有助于调节人体位置平衡的体育项目,如秋千、滑梯、单双杠、垫上滚翻等运动项目,能提高前庭器官的适应能力。
(4)乘车、乘船时应尽量限制头部运动,可将头靠在背椅上固定不动,以减少加速度的刺激,特别是旋转性刺激。有可能的话,尽量平卧。
(5)避免不良的视觉刺激。乘车时少往窗外观看,坐车、坐船时看书更容易诱发晕动病,因此闭目养神可减少晕动病的发生。
乘车前可服用怡含宁含片等,以预防晕动病。抗胆碱类药物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可阻止眩晕和呕吐。
运动锻炼治晕车晕船
乘车船旅行,绝大多数人都能很好地适应。但对于一些有晕动病的人来说,却是一桩苦事。这些人每逢乘车船,轻则头晕恶心、烦闷不适,重者天旋地转、翻肠倒肚,苦不堪言。
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和由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因素所致疾病的统称。易患晕动病的人,
其内耳平衡器官--前庭器官对旋转等不规则的体位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当然,晕动病的发生还有其他诱发因素,例如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噪声、不良气味、情绪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饥饿或饱餐、身体虚弱等。
医学专家指出,可用运动锻炼治疗晕动病。患者平时可有意识地做些含有摇摆和旋转方式的运动,例如可循序渐进地做一些低头弯腰,摇晃脑袋和反复下蹲起立的运动,待逐渐适应后可做一些旋转度较大的锻炼,如借助转椅慢速左右交替旋转身躯。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可增强内耳前庭器官对不规则运动的适应能力,逐渐减轻乃至克服晕动病。
晕车是指乘坐车时,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贴肚脐、压内关穴、开窗通风向前注视等也是常用而作用极有限的方法。也可以听听音乐,转移注意力.锻炼身体.抵抗力弱的人容易晕车.
治疗
治疗晕动症的明确方法是阻止引起你不舒服的活动。但是这种不舒服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如果你有晕动症倾向,在作任何旅行时应该准备包括估计阻止这种不适,并妥善处理产生这种不适的机理。
常规治疗
医生可以推荐使用各种抗恶心药物,例如:通过减少耳朵内运动感觉神经的感觉而减轻恶心的苯海拉明,如果你需要这种药物,医生将提供更加有效的药物。为了更加有效,在你出发起前就应该口服抗恶心药物。
如果你将开始一个长途旅行,医生将提供莨菪胺,它以胶布的形式贴在耳后皮肤上,定时释放以减少肌肉痉挛而引起的呕吐。这块胶布释放莨菪胺到血液中持续3天以上,如果你对晕动症特别敏感,医生将鼓励你口服抗恶心药物代替贴这种胶布。
辅助治疗
许多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依赖于预防和阻止晕动症的原理相同。生姜是一种十分受喜爱的天然药物,它是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恶心药物并且可以当茶饮、当糖果吃或被制成胶囊的形式服用(每4小时2粒,旅行前一天或在旅行需要时),它应该空腹服用。
指压治疗
大量科学试验表明腕部心包经间使穴在减轻恶心中存在效用。你可以购买这种有治疗作用的腕带,在旅行中放在这一点上。当在指导下佩戴时,这个带子上的结节对针压点有压力,并可减轻恶心。这种腕带经常被普通内科医生和诊所医生喜爱,并且在许多药房和旅游物品商店出售。
对胸廓基部(脾经腹哀穴)实施针治疗据说对减轻恶心特别有效。
预防
为了减轻晕动症的易感性,有许多方法可以使用,除了上述建议外,下列方法可能很有帮助。获得充足的新鲜空气,打开小汽车的窗户,到轮船甲板的前端,打开飞机头顶的通气孔。
尽量保持头不动,闭上眼睛,凝视主焦点或是另一个不动的物体。并且坐在感觉运动最小的地方——小汽车前仓的坐位,轮船中间或是轮船前仓的舱位或者机翼上方的坐位。警告不要坐在与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运动相反的坐位上,不要在运动中阅读。
进食低脂、淀粉类食物,并且不要进食有强烈刺激气味和味觉的食物。
不要喝酒、抽烟,它们可以引起恶心。
如果恶心是顽固的,试着吃一点橄榄,服一点柠檬,这些食物使口腔干燥,并帮助减轻恶心。苏打饼干可以帮助吸入过多的唾液,并在胃内起到中和胃酸作用。如果你感到疾病严重到不能再吃时,试着喝一点生姜水(完全由生姜制成)或者任何一种含二氧化碳可乐饮料
一些人由于内耳前庭和半规管过分敏感,或平时缺乏运动锻炼,或由于身体较虚弱,经不起长途颠簸,加上春运期间旅客多、车厢拥挤、精神紧张和疲劳,更容易造成晕车、晕机、晕船情况。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觉头晕目眩、心悸肢冷、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重者甚至可出现血压下降、虚脱或休克。
预防办法:
一、旅行前应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二、启程前夕不要进食太多甜食,防止过饥或过饱;
三、乘车、乘机、乘船前半个小时,服抗晕灵1片、或苯海拉明25毫克、或安定25毫克、或扑尔敏4毫克都有较好的抗晕作用,如加服维生素B6效果更佳;
四、用伤湿止痛膏贴脐部、内关、足三里;
五、途中不定时咀嚼咸干姜或话梅或口含人丹;
六、尽量坐车前或近窗口处,闭目养神,少看窗外移动物体。
七、坐左朝右不晕车。即坐在车左排的座位上朝右方向。
回答
回答者:树人 积分:105 发消息 2008-03-18 13:38
我也是个爱晕车的人,别人说了几种方法,我觉得最适用的是,我是不能吃饭坐车的,而且每次坐车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如果这样,我会感觉好受些,不会吐得厉害。不知对你有没用呢?
回答
回答者:song1234 积分:94 发消息 2008-03-18 19:59
坐车时,车身会因为行驶而产生震动,这种震动会传到人体。
在人的左右耳里有一对器官,这对器官影响着人体的平衡感。
人体是一种不均匀的介质,车身的震动传到人左右耳那感受平衡的器官并不是一样多的。
但左右耳里感受平衡的器官都会将感受到的震动信息忠实地传给大脑。
因此大脑接受到左右平衡器官传送的信息是不一致的,处理信息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混乱,这种混乱会引起脑浆剧烈运动,人就会觉得头晕了。
如果车里空气沉闷不流通,再加上车里那些不好的气味,如皮革味,汽油味等(单单气味就能引起某些人的头晕比如我),
如果车又开得很快,眼睛接受的信息让大脑处理不过来,并且车越快震动越剧烈,会让人很难受。头晕目眩也就在所难免了。
尽量走平坦的路,开得慢一些,车内保持通风,上车前吃得饱点(空腹更易头晕,饿得发晕总听说过吧),知道自己晕车的吃点晕车药(吃完人会想睡,在梦中结束车程),这样子应该能避免晕车了。
如果很不幸晕车了,就拿条手帕系在腕关节上,那有个穴道可缓解头晕。没手帕就用手握住手腕。另外在吃点咸梅,我母亲每次上车都带咸梅,头晕就吃,我想应该是有效的吧!?

什么是前庭觉?

一、前庭觉、平衡觉又叫静觉,是人类感觉中内部感觉的一种。
二、前庭觉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学习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三、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这些讯息的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
四、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息前庭器官是与小脑密切联系的。
五、凭着平衡觉,人们就能分辨自己是直立,还是平卧,是在做加速、减速,还是在做直线、曲线运动。
/iknow-pic.cdn.bcebos.com/242dd42a2834349bf8bd11d4c6ea15ce36d3be2c"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242dd42a2834349bf8bd11d4c6ea15ce36d3be2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jpg"esrc="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42dd42a2834349bf8bd11d4c6ea15ce36d3be2c
"/>
扩展资料:
1、刺激前庭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在重新分配身体肌肉紧张度、保持身体自动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前庭感觉也与视觉有联系。
2、当前庭器官受刺激时,可能会使人看见物体发生位移的现象。前庭器官也与内脏器官密切联系着。当前庭器官受到较强烈的刺激时,可以产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如晕船或晕车等。
3、平衡觉的研究在航空、航海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为了适应航空及宇航飞行的需要,生理心理学必须研究加速度以及失重、超重等现象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要做航天员应满足哪些条件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人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在空间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人,并由此揭开了载人航天发展史的序幕,从此,人类便增添了一种勇敢的职业——航天员。
40多年来,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记录,为空间科学和空间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最初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员们的活动只能局限在载人的密闭舱内,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舱外太空中的行走逐渐成为现实,而且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在太空中长期居住的研究和探索。航天员的工作也从最初作为载人飞船的驾驶员和乘员,发展到在飞行期间完成多种学科综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维修。
什么人可以成为航天员
既然人类一定要进入太空,那么,一个人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船天员呢?要成为航天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航天员在进入太空或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要克服航天器飞行时的力学环境、太空的物理环境和航天器的狭小空间环境等特殊环境下的重重困难,适应这种环境的考验,航天员的身体和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因此,有幸成为航天员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百里挑一
载人航天活动对于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严格的要求。航天医学专家根据航天任务及其对各类航天员不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选拔项目、内容和标准化。一般包括基本资格审查、临床医学检查、生理机能选拔、心理选拔、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选拔等。航天员的选择标准和条件在各个国家基本相同,特别是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一样的。
美、苏早期航天员的选拔标准和方法有许多共同点;航天员均选自歼击机飞行员;航天员的选拔均以飞行员选拔为基础;所规定的选拔项目几乎相同。选拔淘汰的比例大约是1:100。美国“水星”任务第一批航天员7名,是从500名军用飞机飞行员中选出的。苏联的第一批航天员20名,是从3000多名飞行员中选出的,后来又有8名淘汰,实际上参加飞行的只有12名.
在性别方面,航天员主要是以男性为主。在第一个女航天员瓦伦蒂娜·捷列什科娃飞行后,经过将近20年,于1982年8月19日,联盟T-7号飞船才进行了第二次有女航天员斯维特兰娜·萨维茨卡娅(34岁)参加的飞行。目前,女航天员的人数逐渐增加。在年龄方面,对于驾驶员和任务专家一般是22-40岁,载荷专家可以是40岁以上。由于前苏联是用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对航天员的年龄要求较严,超过50岁以上继续飞行的航天员较少,而美国航天飞机的航天员有不少是50岁以上的。在身高方面,由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返回舱的空间很小,航天员的身高一般都在170厘米以下,美国航天飞机座舱的空间较大,航天驾驶员的身高范围较宽,为162.5-193.0厘米。
为确保航天员具有优良的身体素质,生理机能选拔是极为关键的。生理机能选拔主要是挑选人体各脏器和系统基本生理功能优良者。生理机能选拔内容包括心血管和肺功能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听觉功能检查、视觉功能检查以及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检查等。
航天员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对于航天任务的完成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长期飞行以及多人的乘员组,其心理素质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航天员们身处的环境是恶劣、封闭和隔绝的,而且还要面对太空中那些难以预测的风险,没有超乎寻常的“坚强神经”是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中完成规定任务的。
心理选拔方法包括心理调查和心理会谈,个性心理、智力和认知以及心理运动能力的测试等。对于多人的乘员组,更应该特别重视航天员彼此之间的适应性及协调工作的能力。
在航天过程中要遇到各种特殊环境因素,如超重、失重、低压、缺氧、高低温、振动、噪声、辐射、隔绝等。在航天员的选拔过程中,要淘汰那些对这些特殊环境因素敏感和耐受能力差的人,挑选耐力和适应性优良者。
严格的前庭功能选拔是也是航天员选拔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可以有效减少在失重状态下航天运动病的发病率。
航天运动病也称太空病,是由于在失重状态,人体不适应产生的,和一般人平时的晕车和晕船非常相似。最初是上腹部不适,继而面色苍白、虚汗、头晕、眼花、恶心,严重的还会呕吐,但吐过以后症状会明显减轻。航天运动病一般在载人飞船一进入轨道后就会发生,持续2至4天后症状自动消失。但是,可别认为航天运动病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实际上,对于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空间生命科学来说,它恰恰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大问题。
由于航天运动病发病率很高,据资料表明,有将近半数以上的航天员入轨后都会患上这种病。载人飞行的工作日程安排得非常严格,航天员入轨后有许多重要的操作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如果这时候出现运动病症状,就会或多或少影响其空间任务的完成,严重时还会影响到载人航天飞行的安全。其次,运动病的发作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虽然初次参加航天飞行的人患此病较多,但在有些多次上天的航天员中也还会出现该种病,这就不能不对原有的飞行计划产生影响。
因此,前庭功能的好坏关系到航天员的工作效率、身体健康和飞行安全。美俄的经验证明,进行严格的前庭功能的选拔是减少航天运动病的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采用转椅、秋千或对耳部器官的温度刺激等手段来检查前庭器官的敏感性和稳定性。
前庭的作用
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长在头颅的颞骨岩部内。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又称迷路),前庭就在人的内耳中,是内耳器官之一。前庭负责感知人体空间位置,例如坐在行进的车中即使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车的加速、减速或转弯,就是前庭所感知到的。前庭作为人的一个感知器官,如果其发生“故障”,则会影响人的感知能力,从而产生眩晕。目前眩晕的70%病例都是由于前庭系统不协调所致。作为航天员因为环境的剧烈变化,前庭要受到直接的冲击,所以前庭器官的检查成为航天员选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航天员的选拔时,还必须对航天员承受过载的能力进行测试。过载作用一般是由于航天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的加速或减速产生的。测试时采用离心机测定候选者的横向(胸-背向)和纵向(头-盆向)的超重耐力。不同的载人航天器飞行过程中的超重值是不同的,飞船的超重值较高,而航天飞机的超重值较小。通常要求航天员的纵向超重耐力不应低于3g,横向超重耐力应为纵向超重耐力的3倍。
载人航天器乘员舱的大气压力由于压力制度设计考虑(选择低压),出舱活动过程中舱室的减压、压力应急、灭火及其它需要减压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低压和低氧分压状态,要求航天员对于低压和缺氧应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选拔中要进行低压缺氧检查,其目的是排除低压易感和缺氧敏感者。一般用低压舱上升至5000米高度检查对缺氧的敏感性,用低压和压力改变检查对低压和压力变化的易感性,
此外,在航天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传到舱内的噪声值会很高,在轨道飞行段也会遇到舱内设备产生的噪声,必需对航天员进行噪声敏感性检查,检查是用航天飞行中遇到的噪声频率,对候选者进行试验,淘汰有不良反应者。
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不同的航天员分管不同的工作。载人飞行的初期一般只进行单人飞行,一般称为驾驶员。后来发展成一次多人飞行,编为一个乘员组。乘员组主要是由职业航天员组成,有时也有非职业航天员。每个航天员在航天中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并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两人的乘员组一般为指令长和驾驶员(美国)或指令长和随船工程师或研究航天员(苏联/俄罗斯)。三人以上的乘员组一般分为指令长、驾驶员、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美国)或指令长、随船工程师和研究航天员(苏联/俄罗斯)。
以美国的乘员组为例,指令长(Commander)又称机长,是一次特定飞行乘员组的领导和负责人。在飞行中负责飞行任务的安排、实施、飞行指挥、通信联络和飞行安全等,有时兼任驾驶员的工作。驾驶员(Pilot)则主要负责监视、操纵和控制航天器的飞行,负责航天器的检测和维修。协助指令长工作。如果指令长无法履行职责,驾驶员有权接替指令长的工作。任务专家(MissionSpecialist)则要求受过航天器各系统和载荷操作的全面训练,精通所有飞行任务实施要求及载荷任务的目的、要求及其运行管理。参与飞行任务的计划并负责协调所有载荷实验与航天器之间的相互关系。任务专家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批准的飞行计划负责实现轨道飞行阶段载荷实验的总体目标。前三类航天员均为职业航天员。而载荷专家(PayloadSpecialist)为非职业航天员,是特定载荷主顾在航天器上的代表。有使用、维护特定载荷的专门知识。在特定飞行任务中负责特定的载荷操作,负责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维护和修理载荷设备,并负责与地面载荷控制中心联络。
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航天员正在扩大到许多不同的行业,如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教师、记者、政治家、管理人员以及太空观光旅游者。
航天员是一种在空间从事航天活动的特殊职业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航天员的培训内容包括:体质锻炼、理论知识教育、心理训练、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训练、生存训练和航天器技术训练、航天医学工程技术训练、空间科学及应用知识和技术训练、生存训练以及综合训练等。针对航天员的类别和职业不同,其培训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也不同。职业航天员,如驾驶员和任务专家,其训练内容较多,要求也严,训练时间也较长,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非职业性航天员,如载荷专家或科学家航天员,其训练内容较少,时间也较短。
体质和理论
身体素质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在航天员的训练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苏联就曾为了准备阿波罗-联盟计划,要求其航天员在一年半的训练时间内,骑自行车1000千米,滑雪3000千米,越野跑步200多千米。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为提高航天员耐力,曾让航天员穿上80千克重的航天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步行30千米。
除了体质的训练,航天员为了准备一次飞行还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包括基本的航天知识,飞行任务和航天器结构、航天医学工程知识以及空间知识和应用的有关知识等。
心理准备
心理训练是航天员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执行太空任务需要离开我们所熟悉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变化对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在早期航天活动中,载人航天其提供给航天员的生活环境无论是空间,还是饮食都不是很好,长时间呆在这么狭小的环境,会是什么一个感受?而如果这种感受影响到航天员的心理,那极容易就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而心理训练也就是使航天员在没上天之前,先对太空中的情况从心理上进行一下适应。增强心理的稳定性。现在由于执行任务复杂性增加,因此每次飞行都有几名成员来完成。而尽快的使成员之间达到“心有灵犀”也成为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整个成员组在一起进行训练对于提高他们在太空中工作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航天员共同训练的时间短期飞行不少于半年中期飞行需要1年长期飞行1.5~2.5年
特殊环境
为了提高航天员对特殊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耐受力,需要对航天员进行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暴露和刺激,如超重、失重、前庭器官的刺激、噪声、高低温等。
超重适应性训练的目的是让航天员适应航天器发射和返回再入时的超重环境,增强航天员抗超重的能力。训练方法主要采用离心机模拟航天器起飞和返回过程中的超重曲线,进行胸-背向对抗动作训练和头-盆向耐力维持训练。
失重训练则是利用失重飞机完成的。它可以完成抛物线飞行,形成15-40秒的微重力时间。使航天员感受、体验和熟悉失重环境,在失重的时间里可以做各种试验,如吃东西、喝水、穿脱衣服、闭眼与睁眼的定向运动,甚至可把一个舱体搬进机舱中,还可以进行人在失重的时间里从舱体爬出来的试验,训练太空的出舱活动。
美国的小型失重飞机有T-33和F-104飞机改装的失重飞机。大型失重飞机有KC-135和PC-9,苏联/俄罗斯用伊尔-76改装的大型失重飞机,其微重力时间大约有30s秒。法国有“快帆”和A300失重飞机,A3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失重飞机。日本也有大型或中型失重飞机。中国曾利用歼教-5改装成小型失重飞机。
在地面还可以用中性浮力水槽产生的漂浮感觉,模拟训练航天员在失重时进行工作和维修。中性浮力水槽模拟失重的原理是,当人体浸入水中时,通过增减配重和漂浮器使人体的重力和浮力相等,即中性浮力,获得模拟失重的感觉和效应;但它并没有消除重力对于人体及其组织的作用,因此,它不同于真实的失重环境。目前,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出舱活动的航天员进行训练。一般是将1:1的航天器放入水槽中,航天员穿上改制的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程序的模拟和技能的训练。
为了减少航天运动病的发病率,还要进行前庭功能训练。采用转椅、秋千等旋转和摆动设备产生线性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或在失重飞机上让航天员头部运动,对受试者的前庭器官进行刺激,以提高前庭器官的耐受能力。也可以利用气功和生物反馈的方法对航天员进行抗运动病的训练。其它的特殊环境因素适应性训练还有飞机飞行训练,跳伞训练,振动、噪声体验,乘员舱大气环境体验以及隔离环境体验等。
飞行模拟
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时往往需要操纵各种仪器设备,但航天器中的各种设备是数不胜数的,如果航天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点错误,尤其是驾驶员,很有可能就会机毁人亡。为此,在地面上建立各种模拟设备,这样航天员在这使设备中就可以熟悉操作的程序,适应不同的环境。
飞行模拟
器是针对载人航天任务而设计的执行飞行任务的模拟器。其主要功能是在地面模拟太空中的飞行条件和实际载人航天器运动状态,为航天员提供运动感觉、视觉、听觉和操纵负荷等各种感觉,使航天员感到好像真的在太空驾驶航天器一样。
模拟座舱一般采用内部结构和界面与实际航天器完全一致的模拟舱。俄罗斯和美国所发射的各种载人航天器都有各自的飞行模拟器,其中美国“阿波罗”号登月飞船的飞行模拟器,可以模拟从起飞到登月和返回地面等全程序飞行,也有只模拟载人航天某项飞行技术的模拟器,如有模拟飞船的起飞、入轨和姿态如何控制等飞行技术的模拟器。还有模拟在太空作业的专项模拟装置,如太空对接、太空维修和出舱模拟器等。
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与工作的微小空间环境,也都是以各种舱室的形式来完成的。这种微小生活空间舱室与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空间类似,除不能模拟失重环境外,其它都能逼真模拟。这种微小生活空间模拟对于考察和训练人对长期在太空生活的适应性是很重要的。
航天员选训中心
发展载人航天的各国,都有航天员选训中心,比较著名的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约翰逊航天中心(JohnsonSpaceCenter)和俄罗斯的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Gagarin Cosmonauts TrainingCentre又名星城StarCity)。它们主要的任务有:为载人飞行进行预备航天员和正式航天员的选拔;对航天员实施身体素质、心理、特殊环境因素适应性及飞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对航天员实施飞行前、飞行中和返回后的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辅助飞行控制中心进行医学监督和及时地分析,并开展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生存之道
载人航天器在应急返回过程中可能降落到各种复杂的地形、气候等恶劣的生存环境条件下,例如寒区、沙漠、山地、森林、海上等,因此必须对航天员进行这些地区的生存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这些地区气候变化,地形、海况、动植物的情况,掌握生存的基本要领。比如在寒区生存要保持机体的热平衡,在原始森林生存要防御猛兽和昆虫的侵袭,在沙漠中生存是保持水盐平衡。
个人救生
由于载人飞船着陆地点较难控制,特别是应急返回时落点的散布较大,这就给航天员的营救造成困难。在载人飞船上一般装有个人救生物品,供航天员着陆等持营救期间的求救和生存使用。
个人救生
物品中应有求救联络物品,以便于航天员使用它们尽快与营救人员取得联系,这些物品包括无线电通信和定位装置、信号枪、焰火管、海水染色剂、闪光灯、反光镜、引火物品、哨笛等。
个人救生
物品中还必须有陆上和海上的防寒和遮阳物品,如防寒服、抗浸服、斗篷等。飞船返回着陆在寒区或溅入水中时,航天员穿着防寒服或抗浸服等待营救,防止体热在短时间内大量丧失,延长人的存活时间。当航天员返回溅入水中时,应有漂浮装置,如救生筏或便携式漂浮装置等,以支撑人体浮于水面,等持打捞和营救。常用的便携式漂浮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气瓶、浮囊、吹气管及其它附件。当航天员溅入水中时,牵拉充气拉绳,撞针刺穿气瓶封口薄膜,二氧化碳气体充向浮囊内部,浮囊充气膨胀。也可用嘴通过充气管向浮囊内充气。
救生食品和饮水及急救药包也是十分重要的个人救生物品,对于着陆到高温地区,保证航天员有一定量的饮用水是十分重要的。其它个人生存物品还有手枪、驱鲨剂、渔具、滤光镜、指北针、自卫刀、钢丝锯、干燃料、取暖器、防风火柴等。
参与试验
除了上面说的,在发射前航天员还要参与真实航天器的大型试验和全程序模拟飞行,以及航天技术各大系统的综合试验和演练等,以使他们进一步从总体的高度加深对于飞行任务、计划、程序的理解和掌握。这不仅是航天员训练的重要内容,同时,航天员的参与以及他们对航天系统的意见对载人航天系统的研制也是非常有益的。
太空环境十分严峻,人进入其中航行怎样才能避免外界环境的伤害?就是说,如何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航天工程师研究和制造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密闭座舱内的环境可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生活空间
供人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密闭座舱是载人航天器的主要部分,舱内有装有缓冲超重力的座椅,有各种电子设备、仪表设备及航天员的救生设备。舱体的外壳包有绝热材料,可防止气动力产生的热传入舱内。舱体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防辐射的功能。密闭舱是增压式的,所以舱内外压力差很大,舱壁具有很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舱体做得很坚固,安全可靠。舱壁四周有供航天员观察地球的舷窗,一般由三层玻璃制成,具有防强光、防紫外线及防辐射的性能。
人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一般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关心住房大小条件,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每个人都会尽可能的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其实我们各自的生活空间对我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会有很大的影响,在载人航天中这同样是基本问题。目前为止所有载人航天器,包括空间站,提供给航天员的活动空间都不能说是非常宽裕。而面临着太空飞行任务时间的加长,航天器所提供的活动空间更成为一个问题。试想长时间的呆在一个四面都是仪器设备的小房间里会是什么感觉。正因为如此航天工程师们对航天器需要提供给航天员的活动空间作了一个限定,这些限定是根据人类心理对太空任务的可承受程度来制定的。一般太空任务时间越长,需要的可活动空间越大。但在实际的飞行中,由于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实际的空间可能要比理论上的稍小一些,如美国水星号、双子星座和阿波罗飞船舱内空间分别为1.53米3、1.25米3和3.03米3。
载人舱中航天员理论上需要的最小空间飞行时间理论值(米3/人)1~2天1.421~2个月7.36两个月以上17生命保障
密闭舱内最重要的设施,是保证航天员身体健康的生命保障系统。正常情况下人体都有一定的新陈代谢,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会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这种交换只有在地球环境下或类似地球的环境下才能正常进行。在进行载人航天活动时生命保障系统实际上也就是要提供这样一个环境,使人体能正常地进行生理活动。
座舱的压力控制系统是生命保障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舱内压力和供人呼吸用氧,对保证航天员健康至关重要。载人航天器舱内的压力并非都是保持和地面的压力一致的,国外用于载人航天器舱内的气体压力有两种。一种是座舱压力及舱内气体组分与地面上一样,即一个大气压力制度。这种压力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人们已经习惯生活在这种气体环境里。
苏联/俄罗斯的载人航天器,从加加林驾驶的东方号,直到联盟号飞船,和平号空间站,密闭舱内的压力,都是用一个大气压力制度。美国现在的航天飞机密闭舱也是用这种压力制度。但这种压力制度的舱内压力高,为保持压力需要的控制调节比较复杂。由于舱体内外所受到的压力差别较大,所以要求舱体结构坚固。航天员穿着航天服出舱活动时,由于航天服所提供的压力较低,为避免减压病的发生,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吸氧排氮。
由于气体在液体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所以人体组织和体液中都融有一定气体。人在进入低压环境时,人体组织和体液中溶解的气体就会分离出来,在血管内形成气泡,如果气泡过大过多会压迫人体内部的组织,使某些组织受损,或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堵塞血管,这样就引发各种病症,航天医学中称之为减压病。
体内产生的气泡的气体,主要是溶解在体液组织里的氮气。人从呼吸中吸入的气体是外界空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其次是氧和二氧化碳。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绝大部分(99%以上)与血红蛋白的缓冲物质分别作化学结合,只有很少一部分(不足1%)呈物理性溶解。而氮气不仅不能被身体分解,而且在血液和组织液中溶解度较高,所以它就成为产生气泡的主要气体。而这些氮气在人体中不会迅速的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体外,因而容易形成气泡,出现减压病。
这种情况之下,航天员在减压前,预先都要吸进纯氧,即在纯氧环境中停留一定时间(2~4小时),使体内氮气释放出来,这个过程称为吸氧排氮。一般在纯氧环境中吸氧排氮4小时后,大体上可以使人体内的95%以上溶解的氮清除掉,这样就大大减少发生减压病的机会。
另一种压力制度是舱内保持1/3的大气压力,舱内气体是纯氧。美国的水星号、双子星座、阿波罗飞船,都是使用这种压力制度。这种压力制度使得舱压的调节相对简单,而且由于舱体内外压差较小,使得舱内气体的泄露量小,同时在穿着低压航天服前不需要吸氧排氮(仅在发射前吸氧排氮3小时)。但是人体长时间呼吸纯氧会抑制红细胞的生长,对眼鼻有刺激作用。更为严重的是舱内纯氧容易引起火灾,因为许多在氧氮混合条件下不易燃的材料在纯氧条件下会变得易燃。
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号在作登月舱充纯氧试验时,因电线碰擦引起大火,当营救人员打开舱门,三个最优秀的航天员都已被燃烧所产生的剧毒气体熏死了。随后“阿波罗”飞船作了改进,发射时采用1/3大气压的60%氧和40%氮的混合气,入轨后仍用100%氧气。但这大大增加了设计难度,因为要采用同时控制两种气体的压强和比率的设备,仅此登月舱就增加了一吨的重量。
在密闭座舱中,为了不断补充人体消耗和座舱泄露的气体,维持舱内压力平衡,舱内备有氧、氮气体储存系统。氧、氮气体储存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将其作为高压气态保存,短期载人航天器一般用这种方法。第二种是采用液化的方法,将氧和氮置于低温之下,使其成为液态进行储存,这种方式结构紧凑,重量轻。第三种实际上是利用碱金属超氧化物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氧气,这种方式常称为化学贮存方式。氧气产量的多少常通过舱内的水气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来控制。
载人航天时舱内温度如不加控制,会逐渐升高。使座舱温度升高的原因有很多,航天员的人体代谢过程会产生热,舱内的仪表设备运行的时候会产生热,飞船上升、返回时传入舱内的气动力产生的热以及飞船运行时太阳辐射传入舱内的热,这些原因都会使舱温升高。载人航天器都配备有完善的温度控制系统,使舱内温度始终控制在人感到舒服的范围内。温度控制的方法基于防止、减少外界热传入和积极地将舱内产生的废热排出舱外的思想。
常用的一种散热方法是水蒸发法。在真空的环境下,水在1.7~7.3摄氏度的低温可以沸腾形成蒸气,水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可将水输入到热交换器,通过低温蒸发,便将热排出舱外。短时间飞行常用这种方法。而长时间飞行可用升华器、辐射器方法散热。
航天员呼出的气体和排除的汗液都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如果不采取措施将这些水蒸气清除的话,航天员会因为环境湿度太大而感觉不舒服,而且过高的湿度对舱内的仪表设备运行也是不利的。飞船中常用的去湿方法是采用分子筛材料吸附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然后在真空条件下解析去湿。
除了水蒸气载人航天器内还有人体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分解的有害产物,再加上舱内设备中非金属材料的挥发物。这些物质对航天员的影响不只是舒服与否,更重要的是它们作为一种污染源,有可能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尤其是人体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危害更大,如呼吸时排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醇、挥发性脂肪酸等;胃肠道排出的有害物质甲烷、硫化氢、甲硫醇、吲哚等;出汗时汗液中的有害挥发物胺、氨、苯酸等。

相关文章:

  • 国家对于运动医学科有什么政策2024-12-13
  • 物理治疗师会设计一系列的锻炼计划,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协调能力和促进血液循环?2024-04-20
  • 碧海湾社区运动中心里面场馆大不大,有什么项目可以学?2024-04-02
  • 和同学一起打气排球,位置不轮换,一直站在后排无球可接,心里难受发牢骚是我的错吗2024-03-23
  • 通过物理疗法、运动训练和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并逐渐恢复部分或全部肢体功能?2024-03-04
  • 肌肉无力是否可以通过锻炼和物理疗法进行康复?2024-02-25
  • 肌肉萎缩是否可以通过锻炼和物理疗法进行康复?2024-01-29
  • 肌肉萎缩是否可以通过锻炼和物理疗法进行康复?2024-01-01
  • 打完篮球浑身就不舒服抖动,这是帕金森吗?2023-12-14
  • 肌肉萎缩是否可以通过锻炼和物理疗法进行康复?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