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肌肉萎缩肌力分级
肌肉萎缩患者的肌力通常根据其肌肉力量状况被分为六个等级: 1. 肌肉萎缩0级:患者处于完全瘫痪状态,无法进行任何自由的活动,肌肉完全无能无力。2. Ⅰ级:尽管肢体在运动时可见轻微萎缩,但肌肉力量不足以使肢体移动,导致完全瘫痪。 3. Ⅱ级:患者能在床上移动肢体,但它们无法离开床面,表明肌肉力量有限。
4. Ⅲ级:这一阶段,肢体可以抵抗地心引力,勉强抬起离开桌面,表明肌肉力量有所恢复。 5. Ⅳ级:患者能够做出对抗外部阻力的动作,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
6. Ⅴ级:患者的肌力恢复正常,行动自如,表明康复较为理想。 另外,偏侧面肌萎缩症是一种特殊的病症,影响单侧面部的肌肉。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全身感染、结缔组织疾病、遗传变异疾病或三叉神经炎等因素有关。通常在10至20岁之间开始发病,女性患者比男性多,病症隐袭且发展缓慢。初期萎缩多见于眶上部和颧部,会逐渐扩展至面部其他部位,可能波及皮肤、皮下组织,甚至扩散到头盖部、颈肩部或对侧面部。
扩展资料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运动神经元损伤分型
运动神经元损伤根据发病部位和年龄段有不同的分型,让我们逐一了解:1. 混合型:早期症状常表现为手肌无力和萎缩,通常从一侧开始,随后扩散至对侧。这种疾病被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程晚期,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萎缩,严重时会导致抬头困难、呼吸障碍,甚至卧床不起。
2.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主要体现在肢体无力、紧张感和动作迟缓,初期下肢受影响更严重,随后上肢也会受到影响。
3.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多见于30岁左右的人群,初期症状为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萎缩,可能波及一侧或双侧,也可能由一侧发展至对侧。
按年龄段划分:
4. 婴儿型运动神经元损伤:常见于孕妇宫内或产后6-12个月,是遗传性疾病,婴儿哭声微弱,翻身、蹬脚困难,全身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易因呼吸问题致命。
5. 少年型运动神经元损伤:青少年发病,初期症状为肩胛带或骨盆带肌肉无力和萎缩,又称近端型,抬头、举臂等动作受限,有翼状肩、鸭步等特征,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鉴别困难。
6. 成年型运动神经元损伤:通常在50岁以下开始,症状和前两者有所不同,但同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运动神经元初期表现为上肢肌无力、肌跳、肌肉萎缩?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症状主要会出现肢体无力,动作不灵活。运动神经元疾病会从双下肢开始,然后就会波及到双上肢,而且以下肢病情加重,且肢体力弱,肌张力增强为表现。还会出现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如果到了后期,就会出现吞咽困难,发音不清,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运动神经元损伤是一种慢性疾病,分为不同类型,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通常患者想要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就要知道最有效的办法。
在日常还需注意四个方面,如注意精神调摄、合理调配饮食结构、加强功能锻炼、严格预防感冒和胃肠炎等,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就做下详细的介绍。
1、注意精神调摄: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点是损伤程长且损伤情容易复发,感冒或劳累后加重。所以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在治疗中首先要有战胜疾损伤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防患于未然。平日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思想静闲而少贪欲。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食疗,如山、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加强功能锻炼: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都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或完全丧失,加强功能锻炼延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也非常重要。
每两个小井翻身按摩肢体,活动关节,鼓励患者主动握拳,作深而慢有效呼吸运动,锻炼呼吸肌,保证和维持肌肉正常功能,瘫痪患者将肢体摆放为功能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和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病程延长,病情加重,肌跳加重,肌萎无力、特别是球**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症状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由于遗传性因素所导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的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以及肌肉无力,逐渐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表现为肌肉萎缩、肌肉无力,随着病情的进展运动障碍。刚开始发病,可能仅仅表现为比如大腿的肌肉发现逐渐的变细,然后随着病情的进展,其他部位的肌肉也会逐渐萎缩、变细,肌容量变小,然后随着肌肉的萎缩的程度的加重,肌无力的程度也是逐渐加重的。随着肌萎缩、肌无力的加重,就会慢慢的导致患者行走的无力,从蹲位转换为站位的时候,表现为需要扶墙,甚至逐渐的不能独立站起。一旦发现类似的临床表现,应该尽早的到神经内科全面的诊治,进行必要的肌电图检查、电生理检查等等,以便尽早的进行合理的治疗。
重症肌无力和肌肉萎缩的区别
仅供参考肌肉萎缩治疗
简单说:肌肉萎缩可以通过中医方法治愈。有一个案例:经吉林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坏死,身体肌肉萎缩、小腿静脉曲张,通过一个月的治疗,除手臂没有效果,其它部位肌肉得到恢复,小腿静脉曲张消除。治疗方法包括:服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非专业针灸,拔罐。
从中医角度,肌肉、四肢归脾主管。单从肌肉萎缩来说,可以服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针对性比较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更好;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作用的范围更广、作用层次也更深,适用于病程时间长的情况。
肌肉萎缩,说明人体中气不足。可以从合谷穴(虎口)来判断一个人的中气足不足:合谷穴肌肉丰满,则说明中气足,否则,说明中气不足。
服药同时配合针灸、拔罐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针灸可以舒经活络,拔罐可以祛除身体内的风湿寒邪气;酒大伤肝,肝病,肝克脾,所以,应该忌酒。
咸则伤骨,骨伤则痿。长期吃太咸食物会伤骨,骨受到伤害肌肉就会萎缩掉,骨归肾主管。
因此,治疗肌肉萎缩可以考虑从肾的角度进行治疗。
总之,从中医角度,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有脾、肾的疾病;治疗,也应该从这两方面考虑。
如果身体沉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可以服用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如果身体有风湿寒邪气,应该把邪气去掉;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身体有一点邪气,四肢运动都会受到影响,即四肢运动不能够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