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肌肉的原理是什么?
电击肌肉的原理是通过电流能够让肌肉激烈收缩,达到增肌的目的。
电击练肌肉,当人体肌肉受到电刺激时,会在短时间内暴发出超出平常的力量,长期的科学的刺激可达到强化肌肉的目的。达到强化肌肉的效果,通常这种方法需要科学的指导和专人监护下进行,根据现在科学的理论,因此有些人用此方法来训练肌肉。
平常的器械训练是缓慢的。肌肉和身体一旦疲劳会发出警报。会意识到疲惫。但电击的过程很快。身体和肌肉是无法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的。一旦把握不到时间和强度。极易损伤身体。
扩展资料:
电击肌肉配合运动增大肌肉块
1、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
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
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多组数: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
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
4、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击练肌肉
如何利用电流的刺激 练肌肉
最好不要这样练,电击刺激的确会促进肌肉生长,但会降低肌肉细胞活性,把活肌肉练成死肌肉,李小龙曾经就这样练过,后来他也后悔了,这样练肌肉对身体的损害很大,就用健康平常的方式练肌肉就很好,俯卧撑、卷腹、哑铃、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跑步、跳绳、蹲立起,这些就能把全身肌肉练出来了,只要长期坚持就可以练出很强健的肌肉,不需要电击。用电刺激肌肉科学吗
EMS 被称为肌肉电刺激技术,也被称为肌肉电运动技术。 简单的解释是,正常情况下肌肉在接收到大脑发出的信号后开始主动活动。 而 EMS 技术通过电流刺激,直接将信号传达到肌肉,促使肌肉进行被动的运动,从而达到健身的效果。  其实,EMS 技术由来已久,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有科学家提出其能够激活肌肉的科学依据。 上世纪 60 年代,前苏联的科学家将 EMS 技术开始应用到精英运动员的训练中,促使其增加肌肉。 巨星李小龙,其朋友在接受采访时就透露李小龙曾经有利用电击刺激来保持肌肉的强壮(据说是日本徒弟给李小龙推荐的)。 目前国际有些名气的 EMS 设备有 K-EMS STUDIO、xbody、amp低频电疗法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以刺激失神经肌、痉挛肌和平滑肌,亦可用于治疗废用性肌萎缩。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是用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和重塑周围神经功能的治疗技术。 电刺激对失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后,肌肉即失去神经的支配而萎缩变性。为了减缓这种变化,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脉冲电流,刺激肌肉或肌群,使之发生被动的节律性收缩,通过锻炼,保留肌肉的功能,延迟萎缩及变性的发展。
对痉挛肌的治疗作用
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目前一部分还处于假设的阶段。痉挛肌电刺激主要是利用刺激痉挛肌肌腱中的高尔基器引起的反射抑制和刺激其对抗肌的肌腹引起的交互抑制来达到使痉挛松弛的目的。 电极技术
一般主张用双极法,因双极法能使电流集中于病肌而不致因邻近肌受刺激而影响治疗。但当肌肉过小时(如手部小肌)或需要刺激整个肌群时,双极法就不太适宜,这时应采用单极法,用一小的主电极放于小肌运动点上,用另一较大的电极放在腰骶或肩胛间。
电刺激治疗时机的选择
1、 失神经支配后头一个月,肌肉萎缩最快,因此宜及早进行电刺激。当不能肯定但疑及肌肉有失神经支配情况时,也应尽早进行这种治疗。
2、 失神经数月后,仍有必要施用电刺激治疗,但效果已不肯定。此时虽不一定能延迟萎缩的进程,但对防止纤维化仍有效。但在进行电刺激之前,均应判明肌肉是否有恢复神经支配的可能。
电流波形的选择
理想电流应具备的条件:
1、能选择性地只刺激病肌而不波及其邻近的正常肌肉。
2、能只刺激病肌而不引起或少引起感觉性反应。
电流极性的选择
单极法时一般选用阴极,如用双极法,阴极多放于远端。
每次治疗时肌肉收缩的次数
起初治疗时,每次应使每条病肌收缩10-15次,休息十数分钟,如无条件可休息3-5分钟后再使之收缩相同次数,如此反复4次。在整个治疗时间内每条病肌至少收缩80-120次左右。但是不能单以数目来决定,适宜的刺激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病肌的收缩要足够强,否则难以延迟萎缩的出现
2、 收缩时不痛或痛得很轻。
3、 邻近肌的反应小
4、 收缩幅度每次相近
每日治疗次数
有实验证明,每日治疗4-6次比1-3次好。若无条件,应每日至少治疗1次,病情好转,也宜每周治疗3次。
电刺激疗程长短的估计
1、神经失用是一种肌肉功能暂时丧失但神经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电诊断无失神经反应,估计3-4周或稍长时间即可恢复。此时电刺激应延续6周以上,直至神经功能恢复为止。
2、周围神经在外伤、挤压、手术等原因引起损伤时,如果位置明确、局限而又有可能再生时,可以根据周围神经再生速度加以估计。
3、若损伤部位不确定,无法按上式计算时,只能按一般估计。即:部分变性或部分失神经支配,约需6-12周才能恢复;完全变性或完全失神经支配,约需6-12个月才能恢复。 适应证:脑血管意外后遗轻度偏瘫(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特别是在训练腕及手指的背伸功能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儿童脑性瘫痪、产伤引起的痉挛性瘫痪、多发性硬化瘫痪、脑脊髓外伤引起的痉挛性瘫痪、帕金森病
禁忌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的病情进展恶化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