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骨折后怎么进行功能训练
因人体脚趾不参与机体负重,因此脚趾骨折的康复相对简单,因这种类型的骨折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遗症,适当康复便可以。其康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长期卧床引发肌肉萎缩,可在这个期间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也就是踝关节背屈时绷紧大腿坚持1分钟,以感觉到前侧肌肉酸痛为度,每天可适当练习10次左右。这种类型的骨折行手术或者石膏外固定以后,其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可在7天左右不完全负重,适当使患侧下地应力也可预防肌肉萎缩,不完全负重时注意量力而行,如果感觉到疼痛不适则尽量仰卧位休息、抬高患侧以避免出现疼痛不适。纠正身体姿态之——足背屈受限
我在学运动功能筛查的时候,接触了一个名词,那就是——足背屈受限。by: 紫无伤
上次推送的内容是
静态评估
从现在开始,就要讲动态评估与运动康复了。
动态评估的内容要复杂很多,因为从灵活性,稳定性,以及功能性的角度来更加全面的看待患者本身的问题所在。
我在学运动功能筛查的时候,接触了一个名词,那就是——足背屈受限。
关于足背屈受限,现在有很多人不理解,也不知道自己脚上有这种毛病。
因为他们更多的关注的是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变化:膝盖是否有疼痛,腿为什么瘦不下来?腰为什么会一直痛?而很少去在意自己的脚。
殊不知,我们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膝盖痛,小腿粗,大腿粗,骨盆的问题,腰痛,颈椎痛,其根源极有可能是来源于我们的脚。
正常人的足背屈应该是在25°到30°之间,足内翻的角度应该在45°到60°之间,足外翻的角度应该在25到30°之间。
足背屈测试方法:把鞋脱掉后,坐在椅子或者床上,膝关节伸直,勾自己的脚尖,脚背和地面垂直线之间的角度应该在25°到30°之间,即为正常的足背屈。
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测试,还有一种功能性的测试,举手深蹲。
当你在举手深蹲的时候,腰挺不起来,身体出现了前倾,代偿,这时候腰椎和颈椎压力过大,也是由于足背屈受限的原因。
所以足背屈受限还有健身习惯的人,身上毛病一定会有,比如,腰痛,颈椎痛。
现代人由于长期久坐,工作,熬夜,看电脑手机,足背屈功能的退化最为严重,其次还有足外翻。
当足背屈的功能退化后,人走路的模式和运动模式就会产生紊乱。
有以下现象的要注意:
练深蹲颈椎非常痛的
练深蹲腰很痛的
走路经常崴脚的
膝关节不好的
功能性扁平足的
蹲厕所非常不舒服的
走路啪啪啪响的
有以上现象,请测试一下自己的足背屈。
如果在勾脚测试的过程中足背屈正常,但膝关节依然疼痛的,可以测试深蹲模式。
我们在做深蹲动作的过程中,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应该都会参与到这个动作中来,如果因为动作模式紊乱而导致的膝盖疼痛,那么我们只要纠正其动作模式即可。
在走路的过程中,脚踝功能的完善非常重要,当脚跟触底时,我们前面的脚做了一个膝关节伸、足背屈、加足内翻也就是胫骨外旋的动作。
当脚往继续前踏,力从小脚趾过度到脚拇指的时候,我们的脚做了一个足背伸加足外翻也就是胫骨内旋的动作。
我们每走一步,整个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都会帮助我们把反震力给一步一步的卸掉,如果足背屈功能失常,行走的每一步都会产生紊乱,代偿,积少成多,疼痛自然会募集而来。
足背屈受限,膝关节就会代偿,膝关节功能紊乱,进而影响髋关节,最后影响我们整个人体。
经常穿高跟鞋的女生也是足背屈功能受限的多发群体。
最后,来总结一下足背屈受限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我们的足背屈。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参与足背屈的肌肉:
第一个是胫骨前肌,它的主要功能是足背屈以及足内翻,脚跟离地时使膝盖内旋。
第二个是趾长伸肌,它的主要功能是伸2到5趾,还有足背屈。
第三个是拇长伸肌,它的主要功能是伸脚拇指,以及足背屈。
最后是第三腓骨肌,协助背屈踝关节及足外翻。第三腓骨肌和腓骨长短肌的唯一区别,有背屈的功能。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肌肉不仅控制着我们的足背屈功能,而且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走路息息相关。
接下来从肌肉功能性的角度来分析足背屈受限的原因。
这里大概分四种情况:
第一种,小腿三头肌太紧,小腿三头肌也就是腓肠肌长短头以及比目鱼肌,他们有使我们足背伸的一个功能,所以如果小腿三头肌过紧,过于僵硬,会直接影响足背屈的功能。
第二种,主动肌太弱,也就是我们的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第三腓骨肌太弱,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慢慢改善。
第三种,各占一半,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放松小腿以及训练胫骨前肌的方法来改善。
第四种,锯骨卡压,活动度不够,这种情况,康复师可以通过正锯骨的方法来进行改善。
运动康复的神奇和有效之处就在于,整体观的去看待你的身体,可以想象一下,颈椎不好的人,又怎么会去医院看自己的脚踝有没有问题呢?
154
我是紫无伤,一位喜欢健身的大学生
足背屈受限的解决方案
1. 足背屈受限是指脚尖无法充分向上翘起,这可能对健康和运动表现产生影响。正常情况下,足背屈和跖屈的角度分别为20°和60°。2. 若在进行某些动作时,如亚洲蹲,发现膝关节投影超过脚趾3-4根手指宽度或感到疼痛,这可能表明存在足背屈受限的问题。
3. 足背屈受限会降低踝关节的灵活性,可能导致膝关节后移,引发膝超伸、骨盆前倾,甚至影响盆底肌功能和呼吸。
4. 膝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导致日常行走时的膝关节劳损,深蹲时姿势不正确,增加腰椎压力,长期下去可能引发一系列损伤。
5. 足背屈受限的主要原因包括小腿深层肌肉紧张和距下关节滑动机制异常,这往往源于久坐少动、高跟鞋的使用等生活方式改变,导致足踝功能退化。
6. 为了改善足背屈受限,可以尝试丫蹲和玄式等训练动作,这些动作旨在恢复脚踝的灵活性和力量。
7. 解决足背屈受限的问题需要调整生活习惯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整体运动能力,减轻相关健康风险。
跟腱断裂术后有哪些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
手术后1-2天: 手术后1-2天我们仍然要多躺在床上,此时脚部怎么放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你会发现无论脚部用什么姿势摆放都会特别的难受,这段时间我们仍然要少下地。 每天定时的用冰袋冷敷手术部位,给伤口消炎去肿,康复训练主要以侧抬腿、直抬腿和后抬腿为主,配合进行脚趾的活动,这样做主要是防止大腿肌肉萎缩,以及保持足趾的灵活性,脚趾的活动是不牵扯跟腱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做。 抬腿训练可以每次坚持10秒钟,每组20下,每天进行3次。 足趾训练可以每次活动20下,以活动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5-10组。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1、踝泵运动:手术后当天起即可在床上做此运动。病人用力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再努力收缩大腿和小腿肌肉至少6秒钟,之后完全放松。这样可使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防止肌肉萎缩。还有旋转踝关节、随意的活动脚趾,这样可促进血液回流。练习应分组进行,每组5-10次,每天3-6组。2、压腿练习:术后第2天病人可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
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都要维持5分钟左右,到病人可以忍受疼痛的程度为止,这是锻炼腿伸直的最好方法。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伸直比腿屈曲要困难的多,同样也重要的多。只有伸直了腿才能正常行走
而不引起疼痛。
3、持续被动活动器练习(CPM):手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并拍X―光片复查假体位置后方可开始练习。
① 术后三天开始使用;
② 初次屈伸由0°-30°开始;
③ 以后每天增加10°的屈曲度数;
④ 术后两周应达到120°;
⑤ 每日两次,每次一小时。
4、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3天开始练习。
用力伸直膝关节,并使踝关节背屈,然后将整条腿抬高30°,维持几秒钟后将腿放下,完全放松。练习应分组进行,每组5-10次,每天3-5组。具体运动量要根据病人体质而定。如果一开始运动量太大,会出现大腿前部酸痛。
5、弯腿练习:术后第3天起开始练习。
开始时可在床侧进行,病人坐于床边自然放松,小腿凭借重力垂到床下,就能达到90度;然后再用健肢放到患肢前方,向后压,即可增加屈膝角度,用力大小以能够忍受为度。如果能维持用力几分钟,效果更好。
6、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患者于手术后第3天在康复师指导及帮助下开始练习。
用于使股四头肌、N绳肌肌力得到一定恢复;在术后疼痛较轻时,使用持续被动活动器锻炼的同时进行。
7、伸展滞缺及屈曲受限时的膝关节锻炼:用于术后2周膝不能完全伸直或屈膝不能达90°时。
一般术后9-10天时患膝伸展滞缺超过5°-10°,屈曲小于75°-90°时即可开始在麻醉及监护条件下进行手法推拿矫正,使膝关节被动伸直,并屈曲达90°以上。之后休息1天,第二天重新开始以上的锻炼。